第三百五十九章 送禮(第2/4頁)
章節報錯
而滿清卻在三十多年前攻打朝鮮一次,不但造成極大破壞,還給百姓留下慘痛的記憶。
因此韋宇龍這一仗,不但打出了威風,也等於給當初的國王復仇。
十一月二十,韋宇龍親自帶領大隊原來的朝鮮官員,到達平壤,歡迎周培公班師。
他要讓這些官員瞧瞧,自己和李棩相比,誰才是英明之主。
十一月二十三,周培公帶領大軍回師平壤,韋宇龍在城外舉行盛大的歡迎儀式。
這一戰不但將四萬入侵朝鮮的清軍擊退,共斬殺一萬七千餘人,俘虜清軍兩千多人,繳獲戰馬萬匹,火槍、火炮、刀槍、糧草更是裝了滿滿六百多大車。
另外,他還帶來一部分從寧古塔解救出來的清朝犯官和他們的家屬。
給立功將士敬酒,然後獻俘等一套流程結束,韋宇龍當即加封周培公為定國候,並下令撫卹陣亡將士,才隆重的將凱旋的將士迎進平壤。
慶功大會後,周培公帶著一個五十多歲穿著滿清長袍的半大老頭找到韋宇龍。
“先生,這位是?”
韋宇龍有些不認識這個其貌不揚的乾巴老頭,疑惑的看著周培公。
周培公沒有回答,只笑呵呵坐下。
那老頭卻上前道:“餘姚人士姚啟聖見過殿下。”
韋宇龍頓時一愣,他沒想到這個人竟然大名鼎鼎的姚啟聖,立即大喜:“原來是熙止先生,久仰大名,歡迎歡迎。”
姚啟聖字熙止,從小有豪俠之氣。早期因被家鄉明軍欺負,才投靠滿清,被委任為通州知州,後來杖殺土豪而辭官。
一次郊遊蕭山,他遇見兩個清軍搶掠女子,竟然奪刀殺了兵卒,救下女子送還其家。
韋宇龍在京城時候,就聽說這個人。當時姚啟聖還是一個縣令,因擅開海禁被罷官,後來便沒有訊息,沒想到竟然在這裡見到他。
韋宇龍的尊敬,並沒有讓這個姚啟聖有受寵若驚的表現,反而自嘲道:“小老兒在中原混不下了,聽說我的一個學生在這裡為官,又聽培公說殿下英明,這才過來看看,好投奔那個不成器的學生。”
他口中的學生,就是韋宇龍現在的水師提督,施琅。
這個老頭竟然說施琅不成器,確實夠狂的。
旁邊的周培公卻笑罵道:“熙止,我們王上是實在人,你就別酸了。你曾經主張的開啟海禁、興建水師的建議滿清不採納,我們殿下肯定感興趣。”
現在的周培公早已是韋宇龍的左膀右臂,自然想給他多找點人才。
“姚啟聖歷史上應該是投靠滿清的,要不是我招攬了施琅,估計他也不會來。而且這樣的人才能來歸附,也得益於這次大勝,這算小玄子大禮的一部分吧。”
韋宇龍想到這裡,哈哈一笑:“還是先生了解我啊,我們現在就需要熙止先生的這樣人才,你帶來熙止先生,這份功勞,可比佔了吉林還要大啊。”
周培公明白韋宇龍是故意抬高的姚啟聖的身份,而不是貶低自己的戰功。
果然那老頭眼中閃過一抹不可察覺的喜悅,隨即道:“我那裡是他他帶來的,小老二從老家餘姚過來,專門是找學生的。”
“你這張嘴啊,還是改不了那個刁毒的毛病。”周培公也開了一句玩笑,兩人之前就認識,並不和他計較。
又說了幾句閒話,韋宇龍才正式給姚啟聖發出邀請:“熙止先生,您的學生是我這裡統兵大將,您的要願意留下來,您怎麼也應該是個兵部尚書。您不如留下來,幫朕打造一支無敵水軍,如何?”
姚啟聖本來就是打算投靠的,可他萬萬沒想到,這個國王第一次見面,就能給自己一個如此高位!
他康熙八年中了舉人之後,只是香山一個小知縣,還因私開海禁,很快被罷了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