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九章 戴罪(第1/2頁)
章節報錯
滇池已定,接下來,當為孟氏及蠻頭夷帥定罪細節,並開展敵後統計,及對全軍將士之獎罰諸事。
即在召見了許汲等人的次日,劉釜廣邀法正、泠苞等諸部將領,先來商討前者,以先穩定好人心。
對照前次接受雍氏投誠,後細究雍氏罪行時,因雍氏有殺害漢吏行徑,且為率先起叛者,劉釜即便開恩以後,懲罰依舊嚴厲。直接參與之部將,多數為雍斐快刀斬亂麻的自行解決,但有大部分為劉釜事後押入大獄。即如雍闓,到現在傷勢未恢復,但仍被監視住處,更別說舉族遷徙之事。
有雍氏在前,面對孟氏,當然不能“輕視”。普通之族人,在未來數月,遷往滇池、朱提之外所,是必須的。於此,劉釜心有定計,他不打算再將孟氏遷到南安,而是打算遷往南海郡之所,直接斷絕孟氏和南中聯絡。
除過此處,像昨日與許汲交談那般,對頑抗漢軍之部將,如孟獲、孟琰,再有孟氏族長,起亂主謀孟尚,其弟孟鐸者,便是投誠,亦當有所懲處。
這些時日來,於滇池等多地,犯下殘害無辜百姓,堅守漢吏之孟氏部屬,違有漢律者,更當處於斬首,以儆效尤。
劉釜定下的主基調,一行部將自無異議。
孟氏當日毫無辦法,接受投誠。今日同樣如此,只有遵守懲處之命。否則滇池城外的數萬漢軍,絕不是吃素的。
可以想象的到,接下來數日,滇池多地,將掀起一陣腥風血雨。
對於當下還有大量人馬被軟禁於滇池城內的各蠻夷部寨,自然行前次邛都之舉,死罪可免,活罪難逃,來日除寨是必須,但因從犯,可以免除遷徙之事……
這一件件處置要義安排下去,過去了小半日。
下面還有一件要事,即為城外為孟氏開城投降以後,俘虜孟氏私兵,另有各夷部兵士一萬三千叛軍兵士之安排。
在當日接受滇池叛軍投降時,按照劉釜的指導,叛軍之部,會暫時保留下來,以平接下來的建寧郡。
其中兵士,皆為益州郡本地中所召,家眷於此,根就在此,現益州郡盡屬漢軍掌控,陣前倒戈機率極低。
而孟氏及益州郡中多夷部,同建寧之地的呂氏多有競爭。前番邪龍,即為呂氏所奪,孟氏及附屬之部,早就懷恨在心。
正可用之!
這僅是權宜之計,根本在於,劉釜不願看手下這批忠誠將士徒增太多傷亡。往南中數月,奮勇軍不算中途的兵源補充,一萬六千之部,死傷近三千之眾。尤其多次攻城之戰中,傷亡最大。每一個兵士都是寶貴的,如之當日與法正之語。
故,劉釜打算借孟氏與呂氏之矛盾,大膽啟用一次叛軍,以助之平定建寧。按照事先之約定,只要孟氏能拿下建寧,收為漢寺,眾多孟氏子弟,乃至多數夷帥,只要未有大罪惡者,皆可憑戰功豁免。
這裡面,包括孟獲,孟琰等諸多人。
遂而,於現在,即是身處連然獄中的孟獲等人,還是戴罪之身。
這裡面,於孟獲、孟琰等人一個戴罪立功之機會,也有劉釜惜才的部分原因。
且道此中謀劃,得到了法正和泠苞的贊成。
越嶲,犍為屬國,益州郡,三地已平,大局已定。
於建寧呂氏,另有牂牁小部族之亂,本可緩緩拿取。但若能保持本部實力,借投誠的滇池叛軍之力以取,自是妙計。
無論法正,還是泠苞,即是絕大部分的四軍之將,顯然察覺到了,主將劉釜之目標,不僅僅是南中。數年之前,少有人能將漢宗室子弟劉釜之“興漢”之夢想,當做一回事。而今之於現在,再無人不敢重視他當日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