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五章 探討(第2/2頁)
章節報錯
劉釜明白此中可能性之大。
對曹操,荀攸,荀彧,郭嘉這些雄主,或者謀主來說,一時的得失,還真不算什麼,掌握有大片富饒之地的曹操部,行以戰事,絕非一次之機,就會消耗一空。
於戰局左右之下,自是會選擇從長遠看去,更為正確之決定。
在關中爭奪戰上,同他劉釜死磕,絕非是最優。掃蕩冀州、幽州,讓北方大部融合為一體,才是決定將來天下大勢走向的關鍵。
這個情況上,諸葛亮能看得清,仲長統嫩看得清,吳懿、法正等,包括他劉釜皆能看得清,沒道理曹操,以及算無遺策的荀攸等人,看不清楚!
當然,也不是人人都能看清,否則,在成都州府之內,也就不會出現分歧。
“公理,汝看看孔明所述之事,以為如何?”
劉釜回過神,將諸葛亮的奏稟,遞到了仲長統手中。
仲長統讀罷,謂之:“使君,軍師之論,統以為妥耳!
南陽戰生,零陵、桂陽再以劉巴與張繡、孫策戰事起。
荊州之流民大量湧入南中,巴地。
按軍師統計自存糧,便以前線繳獲糧草,以蜀地囤積剩餘少許,以做接濟接納,可衝巴地近兩年來,地廣人稀之局。
將來此中安家落戶者,且能保證使君未來戰事的兵源問題。
南中之所,亦然!
不僅如此,百姓之於背井離鄉,以使君接納,正好彌補今次戰於關涼之天下妄議。
是以天下之人,以使君仁義之行,而助關涼百姓,而助荊州百姓,而為將來安天下百姓!
至於州府諸公,只要使君以行告知,必以允之!”
仲長統實際也明白,州府一些人反對,所反對的,不是別的,而是擔心接納各方流民安居後,會損害各自現有利益。
這裡的反對者, 大多數也是益州集團內部之人。
以諸葛亮都遇到這等嚴重之阻礙,可見益州本地勢力,於州郡之地的死灰復燃。
現在劉釜以面向曹操的大勝之勢,並以確定對關涼的歸屬下,但以益州牧名義認同諸葛亮之行,於安置各方流民以支援,絕對控制與實力下,便是益州各方勢力,也必須老實下來!
如果換做當年的劉璋,那情形,自是另一番。
劉釜重坐回案几,執筆道:“公理所言然也!
我於成都去信,以孔明全力從事。
且願關中之戰,早日落下帷幕,輔力百姓安寧!
共以安置關涼之所!”
。記住本站網址,,方便下次閱讀,或且百度輸入“ ”,就能進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