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六章 再臨(第1/2頁)
章節報錯
重泉。
法正站在城頭,望著重新被益州軍奪回的城池,內心感慨不已。
在兵圍長安後,益州軍與涼州軍聯合之部,終於有機會抽出大部分人手,同曹操主力人馬,於鄭縣,華陰一線展開決鬥。
對面敵軍指揮,為曹操手下軍師荀攸,便是前番數次交鋒,法正將之視為一個非常難纏的對手。
他擅用奇兵,多路齊出,讓敵將防不勝防,進而連取萬年等諸多關中重鎮。
荀攸則於大局把控上,比他強上不少。
在之得萬年,而支援潼關方向時,荀攸已經讓朝廷大部借得潼關,攻華陰之機會,想到了往王城等方向的進攻。
這種走一步,而算十幾步的敵人,才是最可怕,最需防備之物件。
法正前番參與過南中平叛,泛犍為保衛之戰,漢中之戰,祁山之戰,以及最近的關中之戰。
每戰之中,劉釜讓之不是成為副將,就是獨領一路的主將,軍事指揮之下,而今名聲比不上荀攸,但經驗豐富。
這次同荀攸隔空交手,排兵佈陣,讓法正認識他於長遠戰略上的謀劃不足。
敵軍主將之優點,也正是他該學習之方面。
站在重泉城上,法正東望,看向臨晉方向,不由得思索起荀攸的戰略目的。
這次奪取重泉,除了遇到先期抵抗比較劇烈外,在隨後大軍攻上城後,荀攸部幾乎沒有做太多堅持,就已經撤退離開。
此中初看去,無多少問題,畢竟法正所率之部,正是成都馳援的郡兵之屬,戰力充沛,而如荀攸部數萬人,這些時日連番激戰下,睏乏不已,以做撤退,便以據守臨晉,也能說得過去。
可憑藉著對戰事的敏銳感,法正感覺不止如此。
正在此時,一名小將從遠方走來。
來者不過十六七歲,面上尚未退去青澀,但以眼神堅定,相貌魁梧,可不正是這次帶領郡兵來源的常勇!
作為益州牧劉釜外甥,常勇同兄長常智,在一年前,一人加入到郡府為吏,一人成功加入到巴郡的郡兵之內。
含巴郡主吏,雖然面上於二人平等待之,但在背地裡,以之身份特殊,沒少給予照顧。
比如這次往關中地區支援,憂及安全,大半月前,正在宣漢之地駐守的常勇,三次主動請纓,這才讓之開赴前線。
而在這次奪取重泉戰中,常勇部,作為左翼進攻之部,行動靈敏,為中路之部,攻上城池,提供了巨大助力,為法正所贊。
“常司馬,可是有要事?”
望見常勇到來面前,法正臉上帶笑道。
常勇面對法正還算尊敬,但當日間,父親常堅戰死,法正救援遲到,這在常勇幼小的心中,一直是塊抹不去的傷疤。
但於戰事面前,經歷波折,已經成熟的常勇,自是明白其中輕重。
“將軍,常勇想要兵出重泉,側擊臨晉。”常勇抱拳,說明了他來此緣由。
法正眸光一動,道:“為何?”
常勇以手中的長劍,在磚牆上,劃出了一條建議地圖,道:“這裡是重泉,這裡是臨晉。
根據斥候所探,許都部在退守後,並未直接進入臨晉城進行防守,而是轉移到此地山巒谷地。
而於此間的山巒谷地,可直接繞道王城,退守華陰。
故以末將見,臨晉,應該是被許都部將放棄。
許都部將之目的,正是想取得華陰和潼關的大勢,進而完成對吾部東部防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