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六章 招攬(第1/2頁)
章節報錯
為鄧芝所請,劉釜一禮後,手拿禮物而入。
看出鄧宅破落,聯絡到來時路上,打探到的情況,他自曉其中緣由。
於此,對鄧芝之品質,更加讚賞。
他手下之人傑,如諸葛亮等人,同樣清肅節約,是以讓州府風氣的也煥然一新。
來到漏風的客舍,為鄧芝所請,方一坐下,即有僕人端來兩碗清水。
也感覺出,自家待客之寒酸,鄧芝臉頰一紅,道:“寒舍破舊,讓足下見笑了!”
劉釜則是拿起案几上的清水,抿了一口,潤喉道:“鄧君高風亮節,為我所敬。
此中破舊,正以我感鄧君品質所在。
而鄧君為新野人,以為元候之後。
便以讓我想起,當年逢漢室危亡之際,元候以跟隨世祖,平定動亂,以為大漢功勳之臣。
我曾聽張君憑藉蜀中青年,以鄧君為佳,故特來拜會!”
元候正是名將鄧禹。
劉釜言語不俗,又多誇讚,且不論碗中清水,毫無架子,以做飲用。
此讓鄧芝正好奇這位劉君究竟何方名士時,且被論起身世,鄧芝是以驕傲。
先祖鄧禹,正是鄧芝追趕之目標。以匡扶漢室,安定天下。
忽聽劉釜後之問,鄧芝迅速反應過來,前傾身子,道:“足下言之張君,莫不是張裕公?”
蜀內人,有與之稱讚者,聽到“張”姓,鄧芝第一時間,想到的正是張裕。
當年他見新野多地亂生,帶家眷入蜀,善面相之名士張裕見之,斷言他將來可封侯拜相,鄧芝後得曉龐羲愛士,遂以投奔。
鄧芝記得,在兩月前,張裕本人,以為犍為郡丞,可惜過安漢時,他下鄉忙碌,未有相逢。
張裕本人是以面相無雙,其本為成都人,劉釜在入主成都之後,曾面見過這位相學大師。
於旁人傳的神乎其神相比,劉釜更看中了張裕本身待人接物之能力。以之為犍為郡丞,在原南中之策下,結合本地情況,繼續推行對蠻夷部寨之歸屬,沒有比張裕更合適之人。
也是在面見張裕時,張裕憐惜鄧芝才能,當眾向劉釜薦之。
劉釜當是內心是以欣喜,沒想到能有人主動向他推薦未來的名將鄧芝,且鄧芝正在他治下。
於益州,縣地無數,縣尉等官吏,有州府吏安排,劉釜不能事事親為觀之。若無張裕之舉薦,只怕鄧芝會被暫時埋沒。
而張裕雖然相術知名,但在面對劉釜這個益州牧,口風卻很嚴,當然也沒有出言為劉釜面相。
想到當日事,劉釜多有感嘆,事運皆有造化。
但在鄧芝發問下,劉釜頷首道:“正是此間張君耳,張君言之鄧君,知兵事,武藝卓越,當有大將之姿。
請恕我無禮,鄧君時下為安漢縣尉,心中可有從軍之意?
我聞當下,州府重建兵馬,廣缺將領,鄧君或可一試也!”
鄧芝對劉釜的來意,越發好奇。
怎麼聽著聽著,有為他勸諫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