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七章 亮勸(第1/2頁)
章節報錯
適逢黃昏臨近,日沐將至。
州府主舍內,諸葛亮為劉釜相召,忙讓剛剛處理好的文書,交於記吏,其本人往主廳舍面見。
雖不知劉釜為何召見,但諸葛亮本人,於今日同仲長統相聊後,略有感思,也正想同劉釜回稟一些事情,正以涉及益州內部深層次之事,誠以為關乎劉釜大業之基於!
其中之事,涉及甚廣,甚至和劉釜意願違背,諸葛亮足足考慮了一月多的時間。
授勳日前,他本想提及,但感覺時候不到。而於現在,已經不得不言。
方一入廳舍,即看到劉釜翻閱簡牘,皺眉苦思之模樣。
而在其之背後的書架上,擺滿了需要處置之簡牘,足見有諸葛亮來相助後,其之辛勤依然。
就是州府諸吏,每於此見之,莫不慚愧。
以益州牧劉釜為榜樣,故在幾月來,整個州府之內,眾吏皆顯現出奮發有為之態。
此中行為,只是榜樣帶頭之作用!
且從厚厚的簡牘看去,近些年來,從劉釜為安夷令開始,造紙術大有發展,紙張之使用,逐漸擴散到南中,蜀地,並往天下普及,因之書寫攜帶相對方便,多於基層民間應用。
但紙張易受潮,字跡容易模糊,表面又不比錦帛光滑,加上往來已久之習慣,公文又以為正式,遂,竹簡之術,依然是官寺中記錄和傳送的重要載體。
而於士人之間,更是熱衷以錦帛傳書。
“孔明來了!快快請坐!”
一見諸葛亮到達廳舍門口,正待輕敲門扉,劉釜抬頭一看,臉上憂愁盡散,和顏悅色,伸出左手,迎道。
待諸葛亮坐於劉釜下首案几,其目光在劉釜左手畔處理完的文書上,略一停留。
正待出言時,即見劉釜放下了手中文牘,微微嘆了口氣:“這幾日來,益州多地官吏調整,州府事務比戰前多了一倍不止。
若非孔明相佐,為我分擔大量文書。
只怕我就是夜以繼日,單以睡在廳舍,也難以完成。”
諸葛亮身體微微前傾,回道:“此正是亮之責也!也多賴使君明察秋毫,唯才是舉,以吏治為先,根除益州前番弊政。即是苦於一時,但以益州興盛,以為正道。
而時下吏治整合,公佈察覺,正以合乎大眾期許。”
這次吏治調整,以包括南中在內的一些官吏任免,劉釜也聽過成都百姓的議論聲。
像諸葛亮說的那樣,因之讓官寺公之於眾,並以公佈各地任上官吏經歷,以為百姓監督。
即是此舉,有別開新態之事,世人新穎之間,讚歎連連。
劉釜頷首道:“善!公理早上統計來之產量資料,孔明可曾看過?”
諸葛亮蹙眉而思,見劉釜目光正停留其臉上,即開口道:“亮已見過,同公理相言後,亮正想為使君彙報此事……”
劉釜眸光一動,仲長統本人,自南中跟隨而來,對他理念深以為然,多是支援。
自入成都以來,為州府主簿,常於私下坦言,他於益州世家大族過於優待。而以今歲各地上傳的糧食資料,很是說明一些問題。
同樣地,諸葛亮儘管也是出身世家大族,但在為人處世上,以公事為先,豁達同以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