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六章 調整(第1/2頁)
章節報錯
一刻鐘後,劉釜站在高高的功勳臺上,望著泠苞、吳懿等人走來,耳邊則是傳來成都百姓歡呼聲,他臉上漸漸露出了燦爛笑容。
今日之榮耀時刻,同屬於他帳下之將領謀士,另有奮戰之兵士。
他劉釜為之自豪!
又一陣急促鼓聲內,授勳儀式正是開始。
當日內,授得金勳功牌者,共計六十五人,授得銀勳功牌者,共計三百七十四人,銅勳功牌者含前來成都之眾,向全軍下發者,共計一千九百人。
得紀念參戰賞賜勳牌者,則有一萬五千之眾。其他所有參與部將,皆有相應軍功和獎賞之賜。
這次封賞,讓全軍兵士,地方各級官吏,皆看到了益州牧劉釜之大度,於部下之厚待,益州軍民之間,整體士氣再上一個新臺階。
而在授勳之後,為了加強各地防衛與民生建設,更好協調州郡縣三級官寺。
劉釜於部分人員進行調整。
泠苞以前番暫領巴西太守,轉為正是擔任巴西太守,並有督促房陵、上庸,漢中東邊戰事之責。
法正為定北中郎將,開始協同漢中郡府,做好面對涼州和關中的軍事備戰,並有督漢中西中部兵事之責。孟達則是轉為巴郡太守,吳班按前次所派,由魚復主將,調巴東太守。
族兄劉楓,大將馬虎,因前番之過,為劉釜安排繼續於漢中,重建訓練青衣軍,尋功重用。
投效來的張富,也是當下的大舅子,按照前番約定,繼續任漢中太守,管理地方民事。閻圃則被劉釜召為州府從事,接替嚴顏,授金勳之賞,且邀之來成都,以結合益州現狀,重塑益州有些懶散複雜之各級律令,同大儒任安、諸葛亮、景顧、秦宓等人,制定《蜀科》。
由律法層面,改變劉焉父子入主益州以來,地方法治缺失之現狀。
而像投效來的石韜、尹黙等荊州士人,劉釜親自慰問後,以諸葛亮諮詢個人意見,分以重用。
其中,石韜、孟建等數人,各自請往漢中前線效力,各以委任別部司馬,於法正手下。
尹黙、李仁則分別為臺登令和雲南令,於南中之治上,劉釜有意讓之感受他本人於南中之治理辦法,以備將來重用。
妻兄景耕,則為劉釜提拔,擔任廣漢郡丞,協同張松,共治廣漢,尤其是與涼州交界羌人之禍亂,平定為重。
妻兄景天,為劉釜提拔為安都校尉,戍守益州東大門,重關魚復。
於地方主治,並以鎮守的老部將中,大將馬增,為葭萌關守將,兼廣漢都尉。大將王許,則調往犍為,任犍為都尉,將領霍峻為上庸守將,協同漢中上庸地方,防備南陽……
另有兩年多前,首批投降他的親人和鄉友,在南中主治地方兩年後,皆今次益州安穩之機,各有提拔。
族弟劉淇遷為滇池令,鄉人韓當為劉釜任命為安都校尉,從建寧,調來成都,協同守衛成都安寧。還有鄉人馬躍、霍侗等皆從南中調來蜀郡等多地,以之經驗,共治地方。
南中作為劉釜政策改革實驗之地,以西南絲綢之路為重點,主要在於內治之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