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六章 調整(第2/2頁)
章節報錯
遂於南中諸郡長吏,只是常規化輪遷,防備形成以之為主的官僚割據勢力。
像建寧太守杜瓊,為劉釜再授一塊定南金勳,遷越嶲太守。益州郡太守、族伯劉升,則遷建寧,同授金勳。越嶲太守張機,則遷益州郡,併兼任劉釜新設的州府醫學從事,兼顧於各益州各鄉地開始設立的官方驛舍。前番接替、臨危受命的牂牁太守杜微,以及於州府從事,改為犍為太守的嚴顏,則無變化。
州府內部,數月前才剛剛進行過調整,除嚴顏、吳班外,各曹從事無多變化。
另外,南中之於諸郡縣鄉,三級地方官吏,在南中府組織的兩年吏考之下,於八月,同樣進行了大規模的提拔和安排。
今歲五月,滇池未有停止的南中試之上百儲備吏,則是在蜀郡等地郡縣部分官吏空缺下,以調出南中重用。
在這之外,為維護好本地大族關係,劉釜也不得不接受各地官吏舉薦,借一部分益州大族子弟,充入各級官寺。
但根據籍貫之來,他與諸葛亮商議,未改變大族壟斷之現狀,放置於未來重蹈劉璋之禍。在聯絡和重用的前提下,當以逐漸削弱其於地方把控。如這些本地士族子弟,不再於鄉地為吏,多調往不同處任職,比如以“磨礪”為名,調往南中。一視同仁下,於兩年之期內,得南中府吏考合格,才可得到提拔。
益州之調整,軍吏和官吏,共計有千人之舉。
在交州之所,劉釜一直給予了很大自主權,主要還是以族兄劉榮,另有陳宮、高順、呂岱等人進行戰略規劃。
按照七月末,從交州送來之報,時下交、揚、荊,三地交接之局勢,於半年內發生了翻天覆地之變。
開春以來,恰因數萬山越作亂,加上李術之亂,江夏黃祖虎視眈眈,不斷襲擾,整個江東自今歲開春以來,亂成了一鍋粥。
而劉榮和陳宮,協調士氏之後,鞏固好了同張羨交接的桂陽、富川防線後,用周密計劃,以大將高順重造的陷陣營為主力,並以呂岱為側翼大將,攜兵員兩萬,從水陸兩方進軍,三日之內,連取豫章郡和會稽郡南部多地。
高順大敗孫策手下大將顧雍,殺得顧雍狼狽逃亡廬陵。
根據江東傳聞,孫策當日得此訊息,氣得吐血。得曉劉榮、陳宮部進攻之猛後,他迅速調整戰略,將交州威脅當做頭等大事,急調周瑜、魯肅前去,才穩住局勢。
雙方小戰未有停歇,劉榮和陳宮也逐漸穩重佔有之地的局面。
在七月時,劉榮所佔之地,已成既定事實,念及揚州內部威脅加重,孫策不得不捏著鼻子,主動遣人來,與劉榮說和,並與劉釜親自來信說明。
藉此機會,劉釜八月的時候,在以族兄劉杉往袁氏之時,同以南中府主計文童往江東一趟,打算藉機同孫策結盟交好。
而能借機取得揚州方向的有利局面,這其中,陳宮之謀,劉榮之計,高順之勇,呂岱之治,功不可沒。
借今次授勳時,四位勞苦功高之輩,為劉釜同授金勳之獎。
然,現在益州已定,交州作為益州南門戶,仍佔據交州大部,一直為劉釜交好計程車氏,一日為得之正式效忠,劉釜即一日難安。
九月初三,授勳七日後,劉釜於州府,召諸葛亮單獨商議此事,並說出了個人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