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劉釜來到軍匠營的時候,所有匠工在本地駐守將領杜成的相召下,全部於匠所外進行等候。

當來到軍匠營外圍,首先映入眼簾的,乃是成片之農田屋舍,此為匠工之家也。另於道路一畔,還有專門之庠序,以作匠工家庭子弟蒙學之用。

即是之前,為將軍府所召而來此的匠戶,在看了此地之條件後,加入者,無一人離開。

一直往裡,能看到有兵士用以瞭望之角樓,是以為軍匠營之第一關卡,防範敵方斥候之探查。當下南中軍匠營尚不出名,但於將來,若是其中之器件,應用於戰場之上,誰又能保證不會引來旁人之窺視?

在連續透過兩道關卡之後,終於到達了兵器之建造核心區域。可見之此地,多有煙火升起,以為鍛造鐵器等物件之用。

而在往前的空地上,有上百人正聚集於一起。

時下正是陰日,天色亦不炎熱,能看之在交談,以為討論鍛造之法,其中兩個老者,正因爭論而面紅脖子粗。

“將軍來了!”

有人口呼一聲,很快所有人皆將目光望向了邊緣的大道上。

劉釜今日未穿袍甲,以儒袍示人,便是於馬上賓士間,也很清爽。

待縱馬臨近後,他先數丈停下,然後快速走向匠工前側的幾人。

其一者,正是劉釜當年為安夷長時,即於交州請來的大匠蒲漣。

蒲漣年有五旬,本為蜀地人,出自工匠世家,二十多年前,方移居交州。當日以左棟開闢糧道,通行交州,為請蒲漣一家入南中,有不少運氣成分,其中可是花費了不少力氣。也幸而有士燮之同意,否則當日,便是蒲漣願意入南中,士氏也不會放過這麼一個在交州大有名氣的匠人。

先前贈予軍將之刀劍,正是蒲漣所造。

而在面見蒲漣後,劉釜當即不以位尊,當即見禮道:“蒲公,身體安否?”

蒲漣面色慈和,與方才的形象大相徑庭,笑道:“勞將軍掛念,老朽這些年來身體健康,將軍於老朽之家眷救贖,老朽一直想攜自當面感謝,可嘆未尋機會,今次老朽當以謝之!阿元還不快來拜見將軍!”

蒲漣所說照料之事,同當年其選擇接受劉釜邀請入南中有很大關係。而此事與其獨子蒲元更是息息相關。

蒲元乃是蒲漣老來得子,年不過弱冠,六年前,方十四歲的蒲元因路見不平,打傷當時的鬱林郡功曹掾薛辛之子,導致其身體癱瘓。便是身為大匠子弟,加上薛氏為鬱林本地大族,同士氏交好,亦難免責罰,薛氏更是想之以死贖罪。當時的左棟念及劉釜言之匠工諸事,遂幾經周折,借劉釜之名,親於士氏商討,和薛氏周旋,花費鉅款,才助蒲元免了死罪。

從此處講,劉釜正是蒲元救命恩人。

蒲元長得不算高大,卻是黝黑壯碩,由人群中走出後,當即拜倒:“蒲元謝將軍當年救命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