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達、奉孝,南中之於五郡戰事,歷時不足七月,悉數已平,天子之意,文若之建言,汝等以為如何?”

浚儀軍營大帳之內,曹操目光從案几上信報,轉移到了面前的荀攸、郭嘉二人臉上。

另於旁側的大案之上,還擺放著浚儀連線官渡之境內的輿情圖。

即於方才,包括調集來的大將曹仁在內,共計十六位軍將,還有荀攸、郭嘉等謀士,與此商議官渡防守之事。

兩月前,於袁紹遊說另有於黃河北岸排名佈陣,毫不掩飾進攻許都之目的後,曹操接受荀彧、荀攸、郭嘉等謀士建議。

以歲初時,調集駐守於東莞的大將臧霸,率大部人馬,北上青州,防備袁紹右翼進攻之部;另以大將於禁,率步卒三千人馬,屯兵於酸棗,協助去歲上任的東郡太守劉延,防守白馬之黃河北岸;魏種率四千部,守衛河內之所,夏侯惇則是率兩千之部,於敖倉處於第二道防線;大將曹洪居於宛城,防備甘寧之部;大將蔡陽、李通、蒲寵,居定陵、汝陽、陳縣,防劉備之部;以謀士、中郎將程昱留守於章縣,督導袁紹右翼戰局;夏侯淵守曲陽,防範江東兵力……

如此多佈置,各集中優勢兵力,防守要地,調兵遣將以後,曹操還不放心。

以謀主荀彧守衛許都,總攬權勢,其本人則帶領大將曹仁,即於去歲投於門下的大將袁渙,以及從宛縣調守歸來的大將典韋,開始在官渡、管城、浚儀一線,築造壘強,以防止袁紹部若是從正面突圍,襲擊許都的防備問題,並計劃親率部北上於頓丘一帶防守。

再如關中之地,曹操以楊修是侍,以往安撫。

帳內,為曹操所問,荀攸和郭嘉目光略一接觸,然後分開。

曹公之問,可不證明其心中已有定計?

但看荀攸摸著下巴鬍鬚,沉思片刻,道:“稟公之言,益州牧劉璋同與袁紹使,以抗擊朝廷。劉季安即為其之部將,劉璋卻多妒忌才能,以行惡之。

而託劉璋與袁紹聯合,先取漢中,後謀關中,此事機率雖小,但亦不得不防。

若能借於劉季安之於朝廷功名賞賜,以益州之內鬥亂生,此所為於朝廷有益也!

藉此,公以可佈告於天下,顯示公之納才胸襟,多以劉季安之於部將之賞賜,則可收攏人心爾!

且平南中,此中之於功過,無論劉璋,朝廷若是不賞之,於公名望有礙爾!

即是將來袁紹一滅,公即能攜大勢完成一統!使天下歸心!”

曹操聽到這裡,微微頷首。

郭嘉且是於荀攸後,面向曹操道:“公達之言善爾,今天下之多地勢力,為袁紹所拉攏。公藉此,一則可處天子之意,二則可以讓益州內部再生隙,三則屬南中之於蜀地豪傑歸心朝廷。

便是嘉等以劉季安能力非凡,將來或統益州之地,但益州閉塞,公即有關中,將來拿去荊州,即是絕了其出蜀之路。

而如交州之所,劉季安或有涉略,但鞭長莫及爾!”

曹操這幾日間,不斷得聞袁紹遣兵之事,一直愁眉不展,見此,笑道:“可嘆劉季安之弱小爾,其若真掌有益州,能為吾牽制劉表,孫權,吾即可專心對付袁紹,以之恩厚,使蜀地歸心正朔,又如何?

吾曹孟德,焉會是那般無容人之量者?”

說著話時,曹操周身盡顯霸氣。他隨之用手掌拍了拍信報,感慨道:“昔日吾言之,劉季安雖年少,但以為英雄爾!

不過歲日,其有如此作為,實令人生嘆。

可惜此中人傑,不能為吾所用!實以生憾!

即於來日,亦如那劉玄德,或為吾敵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