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二章 滅曹(三)(第2/2頁)
章節報錯
即便如此,邴原、王烈,管寧等人還是來了,可見時局之變下,很多人都難以處於事外,如公孫康與弟弟公孫恭之言,近十幾年來,這也將是天下百年來之未有之大變局。
是以漢室衰弱,曹氏竊漢,但於危機之下,亦有人挺身而出,匡扶亂世。
這一人,正是益州牧劉釜。
一大群剛至府外,正看到公孫恭已經迎著王烈等人踏入。
王烈為三人最年長者,已近七旬,出名也最早,很受邴原和管寧敬重,遂走在最前。
公孫康見此,忙率眾人一揖道:“王公,管公,邴公,今日府中相議,諸公能至,康喜不自勝!快請!”
“君侯有禮了!”見到公孫康,就是一向不苟言笑的王烈,嘴角也是露出了一絲笑意。
當年公孫度尚在時,作為公孫度愛子的公孫康,隨著三人,實則有過一段進學過程。
這些年來,每逢節日,公孫康也都遣禮問候,為王烈等士人,在遼東之生活講學,提供了極大之便利。
管寧、邴原也是頷首應之。
相互見禮後,一些熟悉的官吏,也紛紛上前搭話。
待眾人踏入主舍後,案几經過一番調整,待王烈等人迎入上座落座,公孫康才接著剛才的話,談論起遼東日常軍務諸事。
“……一歲以來,遼東尚算風調雨順,高句麗之於臣服,未有大動作。卻是朝廷對吾等防備日深耳!”
朝廷?
可不正是當前的曹魏皇帝曹操!
自公孫康接手父親事業後,也一直秉持著“恃遠不服”之策略, 但後來曹操之北征,讓之丟失大片土地,又因歸附,在朝廷威懾之下,頗為受限。包含一些官吏任免,也要事事請示之。
是故,不僅是公孫康,就是手下諸人,也對朝廷,心中有諸多不滿。
接下來,於眾人目光下,公孫康沉聲道:“十多日前,遼東本地有人傳之,益州牧遣使,來說服吾歸之,卻有此事!
然則,事關重大,吾一直未有應之,今日相召,亦正為此也!”
下首案几上,幾名公孫康的心腹幕僚,如徐層,王真等人,對視一眼,忽又沉吟。此間事,他們早在當日就知道了,另有諮詢。在那使者到來之後,才另有信件向王烈等人而去。
當是時,在聽了其中條件後,他們心中無不嘆言,益州牧劉釜真乃雄主!
今再見廳舍中人,未有驚色之輩,可見眾人心裡都做好了準備。
於此,亦可見曹魏之人心背離。
但有王烈等人在,無人主動出言,眾人目光,有意無意看向上首案。
公孫康將舍內人表情盡收眼底,那日的訊息,雖不是他故意放出,但如此試探之後,至少讓之將手下眾將員的態度,有所摸清,才有了今日召尋。
 
先定個小目標,比如1秒記住:書客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