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二章 滅曹(三)(第1/2頁)
章節報錯
遼東襄平。
正是難得的晴日,明媚陽光下,似要將漫天寒氣逼退。
冀、兗之戰事,一時半會,難以影響到遼東廣大區域的安寧。
商賈往來貿易,農人田中整地……
二十年前,公孫度受時任中郎將, 也是好友徐康引薦,得受權臣董卓重用,經營遼東後,原本混亂無序的遼東之地,於其治理下,即有一派政通人和之象。
二十年過去,公孫氏於遼東勢力,更為根深蒂固,牢牢把持地方大權。
不論是以前的北方霸主袁紹,還是後大丞相曹操,皆極盡於拉攏。
至曹操北伐烏桓後,公孫氏掌控的平州,則被廢除,而以併入幽州。
今時今日,昔日的遼東之主公孫度早已病故,當權力轉接到其子公孫康手中,在曹操對幽州大部掌控下,公孫家的勢力,雖有萎縮,但仍舊龐大無比。
但自去歲開始,含樂安國相杜榮等人在內,於青州等地造反,早使朝堂中,萌生了對地方各階長官之防備。
繼而,位處在遼東, 勢力範圍蔓延到高句麗的公孫氏,自然而然成了曹操防備的重點。
於前線同劉釜大戰時,曹操對公孫康三次封賞,又同時加派大軍於孤竹城、令支、肥如等遼西重鎮,正是為此。
今日的襄平侯府內,可謂是極度熱鬧,公孫康手下幕僚將領,另有數名受邀嘉賓,受公孫康所邀,陸續於府內相聚。
主舍內,公孫康的臉上,看去帶著笑意,但眼中的病態與疲憊,卻是無法隱瞞。
實際這兩日來,他內心一直做著艱難抉擇,是對遼東未來命運之抉擇,也是對他公孫氏未來之選擇。
但有昨日戰報傳來,局面日漸清明之際,他決定為遼東重新選擇一種命運。
“君侯, 邴公,管公, 還有王公, 一道乘車到了!鄉侯正在迎接!”
面色匆匆的侍者,方向公孫恭一彙報,整個主舍內,便是一片議論。
所謂“鄉候”,正是公孫康之弟,永寧鄉侯公孫恭。
“管公等人竟然也來了!”
“時以吾遼東存亡,天下大變之時,管公等心懷遼東百姓,又乃赤誠忠正之君子,又豈會處於事外?”
在聽到訊息一剎那,公孫康臉上便露出真誠之喜悅,他從案几上站起,看向眾人道:“諸君,即是邴公等到來,吾等一同出去迎接罷!”
這一同到來的三人,能得公孫康親自相迎者,正是邴原、管寧、王烈這三位名士。
早年間,三人避禍於遼東,頗受公孫度禮遇。
公孫度之後,公孫康亦是敬重此間三人,時常諮詢時政。
這次侯府之議,所論之事,同邴原等人關聯不大,無論遼東未來局面如何,無論將來誰主天下,像邴原之屬,可都是被拉攏之物件。
就拿名士王烈而言,作為潁川人陳寔之徒,荀爽、賈彪、李膺和韓融等人之同門,袁紹或是曹操,連番相闢,他皆不就,單于遼東避禍。邴原則同孔融交好,數年前,還收到孔融信件,原本打算往許都為官,但沒想到孔融身死,讓他對曹操所領之朝廷,多餘的好感,煙消雲散,故繼續於遼東生活。
至於管寧,其人同華歆、邴原並稱為“一龍”,愛授教化,天下享名,正如陳群曾贊之:“伏見徵士北海管寧,行為世表,學任人師,清儉足以激濁,貞正足以矯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