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修也看出了曹植心態之變化,誰讓戰局變化如此之快。

當而以曹植所擔憂的也沒有錯,若是以曹魏沒了,談何功名利祿?

然直到現在,便是魏國皇帝曹操兵困於墨山,前線大軍遭受劉釜軍全面圍堵,危在旦夕,但出自於對曹軍實力的信任,也沒有人會相信,曹魏會在數月之內,走向滅亡。

可惜,於曹魏內部,正是多了些像楊修這般,自負之人,才使得曹軍接連遇到大敗。

昔日,楊修入蜀,見益州軍之破落,又以去年,曹軍成功進行了數次成功反擊,這才給人以虛像,那便是曹軍以一時的失利,方成今日之敗局。

直到今日,或因訊息之閉塞,於傳聞之間,曹魏廟堂之上,且以為其中誇大,殊不知,蜀地之富饒變革,乃是實際之福利,萬民一心抗曹,恢復漢室,更以為民意所向。

這等現實中的誤判,延伸到政治之上,乃是自董卓之亂以來,中原地區,於益州及地方邊地之輕視。

在楊修將墨山戰況講述後,曹植也是感受到了深深的窒息感。

方才楊修只是略作提及,他之心神,全被儲位所填充。

今即得聞方知,情形竟是如此嚴峻。

“先生認為,劉營之部,膽敢集結重部,圍困吾父於墨山,這恰為兗州軍從西北方向突圍,兵入冀州,提供了機會。遂而,墨山之戰,吾父親自所領,遭遇數倍之敵,必敗無疑,但只要接應及時,也能大部突圍而歸。

只要等兗州新招募之士卒,重上戰場,足可將兵員人數劣勢扭轉……

然,先生可有想過,已攻入下邳之江東軍,會否投效於劉營,若是二者揮師,共同北進,吾魏國之後方,再無可守之敵, 但以將兵力,駐於冀地,而以四面合圍,又有何用哉?”

曹植將儲位之事,牽扯到眼前戰局,猶如當頭一棒。便是楊修,只做沉默嘆息。

現今看去,一些爭論早無意義,曹魏之內,不為一心抗劉,而以內鬥,可不讓人恥笑?

於兩載至今,他楊修亦是深陷之。卻不像旁人自省之,今之所思,便如方才所論,分明是痴迷其中,一定要爭個勝負。

在這一瞬間,他忽然蒼老了許多。

“殿下之所言,不無可能。

真如此,那吾魏國,何以阻擋……

畢竟,那江東孫氏同劉季安,乃為姻親關係,何況,情形已如眼下。

故此,天下人,皆小看了那劉季安!

是於事前,於大義之上,修身處期間,不如殿下所見之明確,修汗顏耳!

於此,當一致對外方是!”

楊修醒悟之間,便推翻之前的建議,從魏國大勢出發,繼續道:“陛下以殿下守於邯鄲,自是想將此作為屏障,殿下時當同鄴城合作,還需防備好幽州動亂!

此亦為陛下所憂也!”

“幽州會亂?”

“正是!”

&nbsp

先定個小目標,比如1秒記住:書客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