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一章 行兵(第1/2頁)
章節報錯
孫策召集眾人而至,商討的關鍵核心,歸結起來,正是於荊州戰事,是否要展開。
而今,益州大部,為許都朝廷拖於幷州和關中, 荊州內部,唯劉琦所轄各軍守備,這也是江東軍,能拿捏荊州的最好時刻。
一旦幷州和關中戰事落下帷幕,劉釜本人將視線投於荊州之內,江東兵來戰荊州, 阻力只會越大。
不僅如此, 前番曹操讓許都使臣來見,以天子劉協詔令,封賞孫策本人為吳候,含周瑜等幾十名江東將領,亦藉此封賞。江東內部,同曹操聯合的呼聲越來越高。
這般情況下,若是選擇撕毀盟約,於他孫策道義會產生不少影響,但選擇同曹操聯合,事關實際利益。
故在事關江東大部利益上,也難以保持完全一致。
這次於薊縣所議,就顯得非常重要。
一應將領中,除於九江鎮守的周瑜,還有在廬江的孫權、魯肅等將,事先與孫策透過氣,給出了個人見解,各領要事,難以親至外, 餘者在江夏前線防守之將領,或治理官吏,還有督管江東重要事務的幕僚,多領命來此。
這其中,全以為孫策信重之屬。
也就在當日相議中,面向荊州戰事,果不其然,分成了多派。
經過連夜熱議後,主張聯合曹操,向日益擴大的劉釜於荊州所命劉琦,發起進攻的呼聲最大。
幾年來,劉釜穩紮穩打,在荊州的間接治理,讓江東官吏將領,感受到了巨大威脅。
這等威脅,即在眼前,伴隨著曹營內部的混亂,許都朝廷實力萎縮,對比看去,且是讓人壓得喘不過氣。
主張撕毀盟約,發起對荊州之戰,藉此謀得機會,成了很多人迫切想要進行之事。
至於在明面上,向天下士人如何解釋,江東內的幕僚們,即於決定後,準備了說辭。
六月,整個荊州,為連綿大雨所覆蓋。
於天晴不久,六月二十四日,江東水師,忽然從薊縣出發,直往沙羨來戰。
沙羨水戰的開啟,標誌著劉釜同孫策之間,維持數年的和諧局面,徹底結束,便是當年以孫氏嫁入蜀地,形成姻親之盟,也難以阻擋江東孫氏於荊州的野望。
對江東軍的來犯,老將黃祖,早有預料。在沙羨失陷後,迅速組織起了州陵的水師,北上戰起。
整個江夏軍,皆為戰事籠罩。
同在荊南,如同前數年一般,得到策襲命令的孫權,兵分兩路,開始向荊南發起進攻。
趙雲馮習等將,則是奮力防守反擊。
……
幷州、關中、荊州、乃至於交州東北方向的戰事開啟,令天下局面,再一次升起了巨大混亂。
這種巨大的混亂,伴隨著北方大地的旱情,更顯加劇。
而於整個建安十年中,三方群雄內,角色輪換,劉釜以大勢威脅,成了孫曹兩方聯合,集體進攻的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