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 各方(第2/2頁)
章節報錯
荀彧之言,盡合乎曹操口味,方才與荀彧幾人單論,只是粗略。而今荀彧當眾之言,已是細緻,曹操面上徹底一掃連日來的積鬱,開懷大笑道:“就如君之所言!勞煩諸君再行細作謀劃。
至明日,吾將於宮裡,為天子親言此事!”
堂舍商議事畢,荀彧荀攸這對叔侄,分主內外,毫無意外的被留下,看得旁人感嘆不已。
過五日,當孫策集結重兵,另聯合張飛,以奪回廣陵城時,廣陵城內百姓全為曹軍驅趕出城。
行兵於城下一日,見城上旌旗飄揚,未敢進攻。
直到斥候發現異常,率部入城時,發現廣陵城竟是一片空城。
冀州,魏郡鄴城。
同曹操一樣,袁紹去歲滅掉了大敵公孫瓚,亦是志得意滿。與曹操不同的是,袁紹之於本人,胸懷大志,也止步於此。
而人若一帆風順,就很容易信心膨脹,便是內部也開始勾心鬥角。正如荀彧所言,紹志大才疏,寬而不斷,好謀少決,為布衣之雄,聚人而不能用。
這段時間,袁紹謀士部將之所爭議者,不是為了別得,正是討論曹營憂思的南下之事。
其中自是分成了兩派,以審配、郭圖一方主戰,沮授,田豐一方主張先行恢復河北之地民生,循序漸進。
袁紹當然是傾向於前一方,轉眼進入二月,孫劉聯盟的訊息傳來,事情再得熱議,以至於鄴城的官寺之內,每日都是爭吵不休。
至月中的時候,改頭換面,歷經波折,由荊州方向,而來冀州的簡雍和徐庶一行人,終於到達了鄴城。
比之到來還要提前數日,劉備親筆所書的另一封信,早一步到了袁紹長子袁譚手中。
袁譚當下為朝廷所封的青州牧,其人在數年之前,受劉備之於恩惠,為之舉茂才。這次劉備想讓袁紹於冀州給曹操軍事壓力,緩解己方之困境,遂於袁譚書之,請之使人相助。
作為袁紹長子,袁譚身邊可是有不少袁紹之謀士將領與之交往,借袁譚之手,恰可成助力。
而得聞簡雍、徐庶一行人到達鄴城城外後,袁紹心曉來者何意,他特意讓郭圖於鄴城外迎接。
黃昏下,於鄴城之內,袁紹設宴款待。
當日,雙方未有討論曹操之事,但在回到驛舍後,簡雍、徐庶二人皆難掩喜色。
便是一場宴席,加上郭圖之言,二人已然確定,袁紹有意和曹操開戰。
北方之戰事一旦爆發,己方之危機,自然迎刃而解。
接下來兩日的相談,便直接證明了這一點……
就在許都、鄴城、廣陵諸地,各有人馬動向之事,一連數十封密信,以多種形式,送往了邛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