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 各方(第1/2頁)
章節報錯
方才於偏舍之內,荀彧與曹操實際已經說過一句類似的話。
現在,當著眾人的面再說出來,無非是讓所有人都認清現狀,放棄幻想,另有試探部從意見的想法。如此所為,亦為作為謀主的荀彧和曹操間的共同默契。
荀彧的話,就像是在泛起波紋的池塘裡,落下一塊巨石。
堂舍內,再次為交頭接耳充斥。
袁紹部眾數十萬,如荀彧之言,內中糧草囤積,從表面看,絕非曹操領導的朝廷兵能相比。因而,荀彧這話落在部分人耳中,使之有種七上八下之感。
轉瞬間,江淮之事,孫劉之盟,變成了次要之事。絕大部分都明白,從廣陵撤軍,乃是大勢所趨。北面虎視眈眈的袁紹,成為了曹營頭頂的陰影。
堂舍內的焦點,變為如何面對袁紹之事上。
一些人紛紛發表意見,認為當廣積糧,加緊防守,避免衝突,至於前次本部將士背叛之事,可以朝廷行以質問,後遣使尋求和解;一些人則以為,當先發制人,給袁紹來個出其不意……
在堂舍中的謀士和將領,為接下來曹營的備戰方式,爭得眼紅脖子粗時,一直穩坐,未有開口的荀攸站起,先向曹操一禮,朗聲道:“袁本初近來討伐公孫瓚,出兵一年之久,便是以冀州之富足,但庫存其實已經空虛。加上袁本初於河北之地,賦稅勞逸多也,百姓更有離德之向。
若是吾方不尋今日之機,袁本初藉以地利之優,行農桑之舉,使人馬以休息,其之勢力將更多擴充套件,將成為更加戰勝之地。
此外,吾方當下處於四戰之所,北有袁紹,南有劉表、孫策、劉備,牽一髮而動全身。
若是袁紹行以內部修養,聯合旁人,卻於吾部不斷滋擾,使吾方不得安寧,其人安逸,以積勢後取。吾方如何相處?是以養癰貽患爾!”
荀攸與荀彧的意見一致,從雙方分析問題,弄得所有人都沉思下來。便是方才與荀彧荀攸等人事先討論的曹操,此時也摸著下巴,認真傾聽。
荀攸又道:“救亂誅暴,以為義也!當下袁本初行兵險事,有意攻擊吾方,為不義也!
司空迎天子安宮於許都,佔有大義。且吾方兵士,法令暢通,士卒精悍。反觀袁軍內部派系林立,不能一心。袁本初其人亦然志大才疏、刻薄寡恩、剛愎自用之輩,其人多半已在謀劃……
若真戰事起,攸以為,吾方必勝!
是以,當下司空轉移兵力,提前備戰防備,當以為必須之舉爾!”
在聽過後,荀攸剛剛退下,堂舍內皆為明智之輩,如何不知其中優劣,遂而,大多數都同意荀攸之言,請軍備戰。也只有今次受邀而來,居於邊緣的孔融,反應劇烈。
但看大多數都同意,其與荀攸以行辯論,再落下風,只好嘆息不語。
曹營內部一旦達成某種一致,那就如同一臺緊密之器,全員為之謀劃奮鬥。
曹操見此,撫掌道:“善!不瞞諸君,方才吾與文若、公達,子安等,正是淺議過此事。”
他目光又是一轉,望向下首的荀彧,臉上帶笑道:“文若似有未盡之言,不知對接下來防備袁軍,可是有策略之法?”
荀彧被點名,注意前後左右注視之目光,他緩緩起身,一禮道:“請公明鑑,吾方即便撤出廣陵之部,以做回援,但實際兵力人數,亦難抵袁軍。彧之淺見,當集中兵力,扼守要地,以為重點防守,不可行分兵之舉,以免將吾部劣勢暴露。
由此而已,則可以逸待勞,一擊必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