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章 恩情(第1/2頁)
章節報錯
劉釜前兩次回鄉時,皆是萬人空巷。本地鄉民中,認識者眾多。
當一人高呼起來後,其餘人一經確定,於此地階處,歡呼聲此起彼伏。但看劉釜下馬,眾人全向前圍攏拜見。而劉釜和當日回鄉相比,黑瘦不少,唯有那雙眼睛依舊充滿睿智。
見此,一些同鄉人嘆息之餘,忍不住小聲嘀咕,打抱不平起來。
“劉君比幾個月前相比,要瘦了許多,但可見為南中之事操勞過多矣!”
“是極!唉,可惜連劉君這位為國為民。鞠躬盡瘁之好吏,亦要造人妒忌陷害,吾等只能前來,略盡薄力!”
……
見劉釜走到旁邊,大家才停止說道。
於旁人之議,劉釜臉上未有太多變化,一直保持著自下馬後的喜悅之色。
他記憶非凡,所以只要是見過一面者,皆能記住。待於短短半刻鐘的時間,由隊前到隊尾,目光從每個人臉上掃過,與之柔聲寒暄。這一看,還真有不少熟悉面孔。便是每叫出一個名字,旁人都有種“劉君記得吾,吾當為劉君肝腦塗地”的想法。
日至中午,這才趕來兩縣邊界,馬不停蹄之下,就花費了兩個半時辰。劉釜心中明白,要想迎接投靠之鄉友,趕在夜幕前返回南安縣城,自不能再耽擱下去。
否則,今日可能要露宿野外了。
劉釜走出圍攏人群,當之站到前側的高坡上,揚起了雙手。所有人瞬間停止了議論,齊齊望了過來。
見之面色柔和,目光誠摯,感嘆道:“諸君不懼路途遙遠,歷經艱難,遠離家鄉,由德陽之地,帶著財物來投,釜不禁感激涕零!”
說完這句話,劉釜面向眾人深深一揖。
行以如此大禮,人群瞬間沸騰。許多人拍著胸口,言之“劉君仁義,吾等所為不足掛齒”,另有之言道“同為鄉友,能為劉君效命,是吾等榮幸”云云。
等到聲音弱小後,劉釜才繼續道:“諸君之意,釜銘記肺腑。而今釜於南中艱苦,諸君能來相助,就如雪中送糖。將來事有所成,定不會忘記諸君之恩爾!
子孟子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有諸君之助,南中何愁不會早已平定?百姓何愁不能早日安居樂業?益州又如何不能恢復往昔?”
劉釜後之所言,連發三問,讓人瞬間熱血沸騰。
面前的千餘名鄉友,將器件放於地上,齊齊拜倒,異口同聲道:“吾等願以劉君為首!”
此地聲勢浩大,從遠走近的一些南安歸田農家主人,見此情景,於旁人打聽,即曉劉釜身份,又知來者千眾之所為。
當劉釜溫言,待率領鄉援趕回南安縣城時,一老者忙帶著一家老小十多人,來到了前側,滿含感懷的向劉釜等人一拜道:“原是將軍駕到,小老兒何安攜家人向將軍,還有往來支援吾南安,驅逐叛軍蠻夷的君子們叩謝!
感謝汝等能幫助吾等恢復生地,此中大恩,吾等南安,乃至廣大南中百姓,皆不會忘也!當世代以相傳!”
劉釜迅速將面前之人扶起,面上依舊帶著柔和笑容,嘆息道:“長者不必如此多禮!
今漢室衰微,益州地方官寺不復從前,無法震懾宵小,此等為吾等吏者之責也!
反倒是同屬蜀內鄉人,能來此相助,真是為義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