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九章 鄉援(第1/2頁)
章節報錯
劉釜得到捷報後,多有興嘆,奮勇軍從磨合走到今日,經過一處處實打實的戰績,當不再是無名之軍。
且透過臺登、卑水為奮勇軍所獲後,他相信處於邛都之雍氏,若是聰明,當會在新年前,做出一些決定。
回顧雍氏歷史,以其立足建寧,連綿十多世,後輾轉搬來到邛都,距今顯赫數百年之久,足見之不簡單。
可能因一時的選擇,讓整個家族處於危機之下,但在見識了他之實力後,內部定不乏英明之人,及時更正,以竭盡全力保障親族。
不過,這並不妨礙劉釜對雍氏的拆解懲處,以警告以後南中之地可能興起的大族。處於南中,處於漢寺之下,就老老實實待著,若是心懷異心,任汝紮根百年大族,也只有消亡這一個結果!
普天之下,莫非漢土。亂起者,當自食惡果爾!
而得曉軍報當日,按照奮勇軍之流程,由杜瓊等人開始商議於泠苞獎賞之事,另有接下來臺登、卑水兩地官寺恢復事宜。
劉釜則是按照原計劃,在新年之前,先後視察起南安本地百姓家庭生活生產情況,另有傷兵營的兵士恢復,作為南安重點專案之醫舍建設,還有在杜瓊建議下、平南將軍府興建事宜……
轉眼到了十二月二十八,距離來年不過兩日功夫。
劉釜這次率部親出南安城,同上次迎接張仲景一般,他此番要迎接一批外部到來之人。
此中者,非是某地名士,亦非哪地官吏……而是前來南安,支援他之平南中、以自行組織起來的千餘名德陽鄉黨。
料想漢高祖劉邦於沛縣興兵反秦時,鄉黨來助,且如沛縣之地,走出了蕭何、樊噲、周勃等一大批人才,此亦為高祖起事之重要依靠;光武帝劉秀同樣得鄉友支援,主要依靠南陽黨,如鄧禹、賈復、馬武之輩皆出於此……可見,老劉家動用鄉黨,結黨交友打天下的傳承久遠。
遂,有榜樣在前,即是前幾年沒有上升到今日這般位置時,劉釜就已經非常重視維護好鄉黨關係。
憶往昔,他不僅帶領豐安及相鄰鄉地的青年,往成都謀事,更是資助包括豐安鄉在內的諸多鄉地學序建設。每歲年關時,為親友、乃至於貧寒鄉人送些小禮物不在話下。至今歲趙韙之亂時,豐安劉氏拿出錢資,購買糧食,接濟巴地流民,此中仁行都打上了劉釜的名字……
這一次,本鄉出來的名士劉釜,行大義,為護衛蜀地安寧,無懼個人安危,便是帶著降卒和夷人,往南中平叛,防止南中之亂,波及包括德陽在內的蜀中多地,無人不驚歎之舉動,更因州府處事,義憤填膺。
這不,就在劉釜十月婚事結束,德陽老家族人,另有宴請本地鄉人後,即有鄉人提議要來支援劉釜,當即有無數人應允。
可要離家,也不是一件容易事,歸來時間難以預料。很多人從十月中旬開始,就處理起家務事宜。直接花費了兩個月的時間,才堪堪處理完。
便是到了十二月中,在德陽之地,有識之士的聚集下,另與豐安劉氏私下暢談,近千名德陽男丁,未有老幼者,以成年男子居多,揹著乾糧,押送著各家各戶籌集來款項,浩浩蕩蕩往南安而來投奔相助。
為防中途為州府和郡府所阻,德陽鄉黨離開前,就做好了備戰狀態,家中有刀劍的拿有刀劍,沒有刀劍自是人手一把柴刀。
行程上,他們走的正是資中、漢安這一路,好在有劉氏、景氏等千絲萬縷的益州大族內部協調,便是州府自十二月中就下達了對南中地區之禁令,可在地方郡府縣寺的基層官吏之內,長期為益州本地士把控,又豈是劉璋想做就能做的?
恰如當日費觀為劉璋警告那般,此令已下,已然激起了益州士內部同仇敵愾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