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章 恩情(第2/2頁)
章節報錯
君若有心,記住面前來人即可。若是來日蜀內其他之地有難,願諸君皆能守望相助才是!”
劉釜滿面坦誠,不好名利,將所有功勞都推到了願意相助南中平叛者的身上。不僅讓今次來源的鄉友感誠,便是讓此地的南安百姓,也感懷其人親近之餘,更是大公無私之輩。
而“同為益州人,守望相助”之言行,正是“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最好詮釋。
旁人見之,無不歎服,紛紛起聲道:“吾等謹記劉君教誨!”
再看面前耕種之地,劉釜索性將馬匹交給親衛,一路與德陽鄉黨步行,一路與農人暢談。
言及民以食為天,向之問起了冬日“備耕”事宜,且告之,不用今歲之亂,未有收成,明歲會沒有種子之事,但自明歲後,只要是他所安置監管的南中所有縣寺,都會由農監執行,為各家各戶分發免費優良種子。
當劉釜等人趕著車馬,逐漸消失在遠方路上,老者何安一家人才戀戀不捨的收回目光。
往家返的路上,何安向家人道:“吾等何氏,原是巴郡人,但這幾年來,巴郡多地之亂,不得不搬居至此,沒想到今歲又逢上蠻夷之亂。
若非平南將軍之部從擊敗蠻夷,吾等或死於蠻夷之手,何來重返家園!
吾等雖是小民,即是將軍不在意,但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
何成、何平……汝等當記住此中大恩才是,勿要忘卻!”
“大人之言,不敢忘爾!”何氏人紛紛道。
回到南安縣城時,天色確已日落。
為了迎接鄉援,在將軍府的主導下,早於城北的方向,搭建了連綿的屋舍。
是夜,到來的一千人於途中奔波大半月的時間,難得吃了頓熱騰騰的飯食。劉釜同留於此,杜瓊等軍吏也出城,與劉釜一道,接見了幾個鄉人首領。
其中有族人劉淇,也是劉釜之族弟,這次豐安鄉的人,就是由他和同鄉人孟曾所帶。再有德陽人陳煢,馬躍,霍侗,資中人韓當等人。這群人,多時年輕之眾,和劉釜相差不了幾歲。
暢談中,念當前奮勇軍和旄牛軍合計萬人,於前線殺敵。而於後方,如朱提、闡縣、以及剛剛打下來的臺登等地,尚需兵士駐守。
劉釜言及,打算將德陽鄉黨,單獨部署以重用之。
這些平叛所得之地,一方面要防範那些沒有清剿完的叛亂蠻夷,一方面要協助官寺重建。現在,能讓他放心大膽使用的鄉援到來,正好解決了這個難題。
且南中環境複雜,便是相對這群鄉人重用,也需要讓之適應南中環境。不談族人劉淇全心之事,就是如孟曾、韓當等人,也是深明大義之輩。
遂於此事,很快達成共識。
十二月二十九,也就是次日。
因路途遙遠,法正大破漢陽訊息傳來,南安這等大後方再次歡慶,也給同來的鄉友增添了動力。
次日,十二月三十,除夕之日,敢在歲首到來前一日,雍氏人雍斐為泠苞派人護送來南安,主動請求商談歸降具體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