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九章 鄉援(第2/2頁)
章節報錯
如德陽人,往來南安支援“縣裡的驕傲”劉釜之路上,原本一些打算坐山觀虎鬥計程車族,也默默捐錢捐物,至漢安時,原本由德陽出發,籌集來的十多車財貨,就變成了四十車。甚至許多士族,直派族中弟子也加入進來。
這等事態,連帶著奮勇軍連勝卑水、臺登之訊息,一起傳回成都,據聞益州牧劉璋直接生病臥榻。
不論外人,就談劉釜自身,透過斥候這十多日來,不斷送來的奏報,於吃驚之餘,多了些欣慰。
劉氏於豐安百年,早就累積了不錯的名聲。劉釜的祖父和父親,更是於蜀地為吏,造福一方。加上他這些年的耕耘和名望,有這麼多鄉人於危難時,來投奔效勞,自有種“一切都值得”的感覺。
天晴之日,連空氣都覺得這麼美好。
一行千人,走在曲折的道路上,一邊警戒著四周,一邊有說有笑,暢談自踏入犍為郡後的風土人情。
“諸君快看,前方就是南安了,劉君當今駐守之所!”
一名滿臉長滿鬍鬚的青年,手持一把破舊的彎刀,扶著車轅,指向前方的石碑道。
其他人紛紛駐足遠望,嘀嘀咕咕說起話來。
十二月來,南安相接僰道之地,於劉釜指導下,杜瓊叫來本地人協助問詢下,重新劃分了南安、僰道兩地地界,即是當前州府控制的漢安、武陽之所,於以前行政劃分下,又增添了些石碑劃界之物。
如今次前來支援劉釜之同鄉友人,面對的石碑,就是對南安、漢安之所劃分與介紹。
兩地的界限是一處山丘,但在界限兩側的田地裡,卻是截然不同的場面。
漢安一側,土地荒蕪,堆滿石塊;南安一側,土地平整,可見農人忙碌。
此中情境下,一名做士子打扮的人,身上佈滿了風塵僕僕,但卻精神抖擻道:“早就聽聞劉君吏治以絕,讓貧瘠之地安夷,成為南中富饒之所,更開拓出商道糧道,以富足百姓。
今至南安,見劉君率部連勝叛軍之餘,又能恢復民生,為民考量,真為百姓之福!”
士子之言,讓旁人紛紛頷首稱讚。
這邊剛感嘆完,一陣急促馬蹄聲來。
有視力遠望者,發現於最前騎著的男子,雙腳跳起,大驚道:“二三子,快幫吾看看,吾是不是眼花了!
劉君竟行走這般遙遠,親來迎接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