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 楊修(第2/2頁)
章節報錯
而益州之主,有德者居之。其焉能看著益州牧劉璋空守此地,而不為大漢存亡,百姓安危而不做事?
直到最後,將益州空手相讓於他人。
他劉釜有興漢之志,隨著他在益州的聲望與日俱增,取代劉璋,成為益州之主,只是時間問題。
行大事者,多講究名正言順。
於之而言,關鍵問題在於,要名正言順的拿到益州控制權,且不能背上殘害同族、以下犯上之名。
這是難題,也是關鍵。
在益州行事的同時,於朝中謀取一官半職,正是他脫離外人眼中,其為劉璋屬吏的關鍵一步。
他當下羽翼初長成,已可不懼劉璋懷疑防備。
只要南中事畢,他劉釜能做到平定豪族之亂,名勢達到新的高度,一切塵埃落定時,益州大族,益州百姓會做出正確的選擇,劉璋奈何?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浩蕩的歷史洪流下,沒有誰能阻擋他劉釜興漢的步伐!
州府,正門外。
益州從事張松,同樣顯得有些焦急,正來回踱步。
一個半時辰前,從許都趕來的黃門郎宣完於劉益州的賞賜之命後,直接揚言要見劉釜,言之天子另有詔書相告,且於等候中言之,其之所以匆匆來往,即擔憂天子詔書錯於劉釜婚期之後。
由此不免讓人驚歎,天子,或者是之背後的曹操遣使入蜀,其一為了益州牧劉璋,其二為了當前的平南將軍劉釜。
歲春時,洛陽傳聞聲聲在耳,上之後者,如此受許都的厚愛。
況且,依照城門處傳來的訊息,二者相差不到半日入的成都城。
太多的偶然。便是必然。
現在若有人言之,其與曹操沒有瓜葛,誰敢完全確信?
現在州府官吏,懷揣著複雜心情,更像知道,許都為劉釜傳來了什麼旨意……
張松還特別注意到,黃門郎楊修在言之他欲見劉釜之事後,原本臉色蒼白的劉益州,面色微有變化。
這讓張松有些擔憂劉釜接下來的處境,何況是在劉釜大婚,其人出征南中的前夕。
若是劉益州以個人私利,命州府斷絕對奮勇軍的糧草,那劉釜還用什麼平叛?
張松知道劉杉去接劉釜,定然會於途中說明利害。但因對好友之擔憂,他自覺應該先黃門郎一步,見到劉釜,再說說他的看法。
如劉釜即便和許都有瓜葛,或有其他思慮,但當下亦在劉益州手下做事,當審時度勢,多加計議才是。
“來了來了!”
張松見前方大道上,劉杉常做的馬車,搖搖晃晃地駛來,其人心中一鬆。
馬車在州府的矮階上一停穩,張松即迎了上去,看著走出的人影,一禮道:“士別半年之久,吾與季安終再見面!季安別來無恙乎!”
劉釜走下馬車,看見張松,先是一喜,再一看張松凍得發白的臉頰,心裡一動,回禮後,主動牽起張松的手,道:“子喬安好!
讓子喬於此久侯,我心愧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