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門侍郎,又名黃門郎。

秦置,漢沿設。

秩六百石,掌侍從皇帝,傳達詔命之責。

劉釜見過的荀攸,早幾年就做過黃門侍郎。成為黃門郎,也是一個人仕途上的重要跳板。

觀族兄如此急切模樣,顯然來益州的黃門侍郎所傳旨意,與他有關。

二人坐上了停在劉宅外的馬車,讓族兄劉杉鬆了口氣,待劉釜問詢前來傳旨的黃門郎是誰時,劉杉的回答令劉釜有些意外。

來者楊修。

楊修,字德祖。

出身世代簪纓之家,其為楊震玄孫,楊彪之子。

《後漢書》載:“自震至彪,四世太尉。”

楊修其人更是聰明好學,去歲舉孝廉入仕,沒想到當下即是來傳旨的黃門侍郎。

有家世,有才能,更有曹操賞識,乃是曹營中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前途無量。

後世人於楊修的第一感覺,乃是“成也聰明,亡也聰明”。到最後,為曹操以“前後漏洩言教,交關諸侯”的罪狀處斬。

這麼一個將來能成為曹操主簿,負責內外之事的人,會是一個簡單之人嗎?當然不是!

隨之,在往州府路上,劉釜用雙手搓了搓臉,頂住疲憊,聽著族兄說道州府情形之時,邊思考著楊修來益州目的。

突然,劉釜聽到劉杉說到楊修入蜀,益州軍沿路護送之事,他眼睛眯了起來,道:

“族兄,汝方才言之,楊修是直接走襄陽,過魚復關入益州的?

看來曹操和劉表是真正停戰,南陽而今也是一分為二,保持現狀了。

只是巴東,我記得前兩日收到訊息,魚復等地尚在趙韙手中,這麼快就被攻破,其人莫不是棄城而逃?”

劉杉斜靠在馬車內,頷首道:“阿釜料事如神,州府也是昨日早上收到巴東訊息,趙韙攜家眷,還有兩千部曲,於徵討中郎將攻打魚復的前一天,逃入了荊州,如今被荊州牧劉表接納。

這兩日州府甚是忙碌,吾已兩日未歸家了,遂於此事,吾尚未來得及與汝去信……

且要吾說,這黃門郎也是好運氣,魚復剛破,他就順利入了關,而後被征討中郎將馬不停蹄地送來了成都。

其人方才與使君言之,內有天子詔於汝,恐錯過汝之婚期,故如此急切前來!”

劉杉一口氣說了許多,舒緩兩口氣後,壓低聲音道:“依吾看,此位黃門郎來者不善,其中所言,恐與汝有禍事,不得不防。”

目光隨著車窗外後退的街景移動,劉釜回看了劉杉一眼,心裡警惕,尤其趙韙的果決離開,讓他認為或和突兀出現的楊修脫不了干係,也許是他多想。

見劉杉的好言相勸,他面上從容道:“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楊修名為朝廷之人,實為曹操之人。其所用之伎倆,不過二三。

但其人既是來宣天子詔書,並點名道姓尋我,由此觀之,族叔於許都事成也!”

聽到劉釜所言,劉杉面上憂慮盡散,嘴角上揚,拍著大腿道:“阿釜是說,讓吾家阿翁於許都為汝求一官職之事?”

“正是!”劉釜目色充滿著期待,頷首道。

為興漢室,為了結束這天下亂局,必須有一地站穩腳跟。

他出生在益州,所以從當年清醒的那一刻,就確定了最初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