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江陵(第1/2頁)
章節報錯
對族兄劉杉的話,劉釜不置可否。
他本身就沒和劉闡做過多交往,而對劉循的示好,他也只願能保證好這種關係而已,心中可沒一直在劉璋父子手底下打工的意思。
今日夜已深,劉釜便沒留劉杉交談,畢竟第二日劉杉還要去州牧府做事。
次日,劉釜醒來,先是跑步練拳,然後拿出甘寧所贈的重劍在院內練習了一會兒。
待之早飯時,向阿姊說明已向姊婿常堅尋到別部司馬一職的訊息,後又檢查了下兩個外甥的課業,逗了逗外甥女。
及至中午,便坐著牛車,再回景氏看了看。
此後數日內,劉釜攜帶禮物,按照上次在景氏贈予名刺上的人名,按照族兄劉杉的建議,先後拜訪了十幾人。
這十幾人中,多是士族子弟。
經過這麼一番交流,大家的關係自然拉進了一些。
劉釜由此也深交了三個感覺不錯的朋友,至少待人至誠,才能也是不俗,分別是同郡的廣漢人王曾,巴郡人潘偌,以及蜀郡本地人王翦。
三人中,王曾是在州牧府為吏的,和劉釜一樣,也是景氏的女婿,但並非景毅這一房的。
至於潘偌和王翦,二人則是在軍中效力,受過景毅的恩惠,對劉釜自然客氣。
得聞劉釜的姊婿常堅或為別部司馬時,二人皆表示,能幫助的定會全力幫助。
數十日的時間,轉眼過去。
劉璋經過和幕僚及手下官吏的商議,終於確定了往洛陽的人選。
除了劉釜外,另幾人分別是益州別駕陳延,從事張任,郎將杜默,記吏公孫許。
這五人是劉璋親自任命的,另有十幾名小吏。
可以說,此番劉璋派往洛陽的團隊,還是挺龐大。
要說聽過名號的,劉釜只聽過張任。
《三國志》中有記,張任,蜀郡人,家世寒門。少有膽勇,有志節,仕州為從事。
臨行前兩日,一行人在州牧府開了會,益州牧劉璋親自出席,事後對劉釜等五人,皆有言談,各有交代。
面對劉釜時,劉璋猶豫之色一閃而逝,再暗示之探查天子虛實,最好能拿的天子信物,並以言語鼓勵道:
“季安與吾同為漢室宗親,自希望漢室強盛,此行事關重大,季安當小心行事!”
離開前一日,劉釜也叫來族兄劉杉,和之好好相商了一番走後事宜。
當日,劉釜又給景文茵去了封準備好的信,大致是讓之不要擔心,儘管在數日前見過一面,並有解釋。但劉釜如此做後總感覺能安心一些,可能這就是青春期迴盪的愛情吧!
隨眾離開,如劉釜,是可以攜帶十來名護衛。
劉釜便挑選了阿程等十名賨衛,餘者留在成都,除過一些負責保護好阿姊等人的安全外,一些漢話流利者,劉釜也尋了潘偌的門路,由之個人選擇後,可入郡府兵中鍛鍊,算是為賨衛中跟隨他良久的一些人,謀一份其他的出路。
且在離開前,劉釜將父楨的遺物,尤其箇中信件打包好,隨身攜帶。
看著面前擺放的數箱行李,他不由得苦笑,每次遠行,就像一次搬家一樣。
九月初十。
長長的隊伍從成都出發,將過廣漢,然後穿越大半個巴郡,進入荊州後,往洛陽而去。
建安元年的時間只剩下不到三個月的時間,要想在三個月的時間內,到達洛陽,難度相當大。
好在劉璋並不在乎,於劉釜等人的命令是,安全抵達洛陽,後面見天子即可。
當然,劉釜除過以益州官吏的身份,在洛陽現身外,還要想辦法多和天子劉協“待”一會兒。
離別之日,景文茵的一封書信,差一點落在了後面,沒能即使送到劉釜的手裡。
當劉釜接過景文茵的書信,開啟一看,內心自是溫暖。
這未過門的妻子,在很多方面,比他想的更為細緻徹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