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將離開安夷,但安夷凝集了我劉釜所有的心血,亦是我入仕以來,主治的第一處地方。

其對我意義非凡!

於此,待我離開後,還請諸君能同心協力,不忘初心,繼續治理好此地。

尤其是夷軍,要牢牢抓住自己人手中。

吏考,縣考亦要每歲繼續……”

當日想談到深夜,說這些話,也是讓自己的班底心裡有所準備。

隔七日,從成都週轉多地,通往安夷,送於劉釜手中的另一封書信,便交代了州牧府此番為何相召他的前因後果。

所書者,正是族兄劉杉。

劉杉信中言,是益州牧劉璋之子劉循親自向之父推舉劉釜的,事發突然,劉杉知道之時,事情已經發生了。

“循公子得聞季安大義,心嚮往之,吾未能提前得聞也!

州牧亦多聞季安之名,便同意之。

而今,循公子早於成都佈置好了酒宴,言之等季安來此,便會接風洗塵!”

對於劉釜往成都為吏,豐安劉氏上下,包括劉杉其實都是樂見其成。

入了州牧劉璋的眼,想不升官都難。

作為豐安劉氏於蜀地最優秀的年輕人,劉釜未來在益州的高度,也代表了豐安劉氏的高度。

只是,劉氏族人們,從來沒有考慮過,劉釜未有寄人籬下之志。他之理想,如當初所言,是為復興整個漢室天下的。

比如當下正在執行的方案內,他想在南中,在安夷好好的發展一段時間,以建立一支忠誠自己的軍隊,以便作為爭霸天下的底牌。

而這支以夷軍為基礎的軍隊,已有了雛形。

後面的大半個月時間,劉釜於安夷各地奔波,除了召見各夷部族長,及下屬官吏外,還親下田畝,與安夷百姓交流,關心之衣食住行,絲毫不顯慌亂。

直到三月初五,郡府傳來訊息,安夷易令,新縣令便由原縣丞鄭度接任時,安夷百姓們才知道,和他們朝夕相處,於之幫助甚多,且愛民如子,無架子的令長劉釜要離開了!

一時間,整個縣寺都為人所堵。

“我等要見令長!”

“令長是好令長,助我等夷人出山,又予我等土地糧食,讓我等能有住處吃的,此間大恩大德,我等永世難忘,我等要給令長叩首!”

“吾等本是蜀地蜀外的流民,亦因令長,方得此安生,令長便是我等家人的再生父母!”

“令長使吾家狗娃子得以入鄉序,能讀書識字,吾等一生,何曾見過如此好人!”

……

縣寺外圍的大聲喧譁,清晰的傳到了縣寺內部。

一些吏者,尤其是同縣考進來的小吏,眼圈皆有些發紅。

當然,另一些為劉釜提拔者,心中感激的同時,想到劉釜與之朝夕相處的日子,皆有些不捨。

劉釜面對這些同僚,則是一揖及地:“吾往成都,但心一直會留在安夷,只是安夷的具體事務,要多多辛苦諸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