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崔老頭獻計(第1/2頁)
章節報錯
面對崔老頭意味深明的問題,蕭欽之道:“京口!”
“對岸的瓜州渡口看到了沒?”
“看到了!”
“順著邗溝往北,到那個地方?”
“淮陰!”
“一條邗溝,溝通江淮,瓜洲渡口,瞰京口、接建康、際滄海、襟大江,每歲漕船數百萬,浮江而至,百州貿易遷涉之人,往還絡繹,必停泊於是,其為南北之利。若屯兵廣陵十萬大軍,朝夕將至建康石頭城。”
邗溝是京杭大運河淮揚段,軍事價值極高,郗鑑便是在此收集流民軍,平王敦之亂、蘇峻之亂,為東晉朝廷續了一口命。
“淮水之上,可識得清楚?”
這個蕭欽之做過功課,既然要去徐州,怎麼能不知淮水呢,答道:“汝水、潁水至潁川、雎水至陳留,泗水至徐州、沂水至青州。”
“本朝兵力分佈,可知?”
“荊、江八州,揚州,豫州,徐、兗二州。”
“漏了,袁真據守壽春、合肥、廬江一線,桓溫據建康之西,鎮姑熟(蕪湖—馬鞍山一帶),謝氏據豫州、荀氏依託揚州,據徐、兗二州。謝弈將去,桓溫必不可放豫州,可知誰替其位置?”
“謝安石!”
“一定是謝氏之人,但時機不到,謝安石那小子,可比你滑頭多了,老夫走南闖北幾十載,天下唯有二人會是你日後的勁敵。”
“會是誰?”
“估計是謝萬這個混小子,不過謝氏怕是要吃大虧。”
這裡面資訊量太大了,蕭欽之有些腦子轉不過彎,坐到了崔老頭旁邊,靜靜的聆聽,要把每一句話當做聖旨來聽。
一個三言兩語就把蕭氏抬回了士族行列的老頭,他的話由不得不重視。
“秦國苻堅,一介雄主,據守關中,大勢已成,此人有文帝之仁,武帝之氣魄,橫掃南北之雄心,你之勁敵其一王猛,內不輸蕭何,外不輸韓信,可惜桓溫灞上錯之。”
永和十年,桓溫出兵關中,晉軍一路橫掃,重回故里,駐軍灞上,然卻無名士來投,時至年輕的王猛已有薄名,桓溫請王猛談談對時局的看法。
桓溫問道:“我奉天子之命,統率十萬精兵舉大義討伐逆賊,為百姓除害,而關中豪傑卻無人到我這裡來慰勞,這是什麼緣故呢?”
王猛在大庭廣眾之中,一面捫蝨,一面笑談道:“千里入北境,灞水隔千里,此地得名,不得利,利在南方。”
年輕的王猛毫不留情面說出了桓溫的目的,就只是求名而已,完事之後就會回南方,所以大家又怎麼會擁戴他呢!
崔老頭繼續說道:“小子,世間皆為棋子,請君入甕者為野心驅使,接下來老夫說的話,只說一遍,能不能領會,一切全看天意。”
蕭欽之正襟危坐。
“南方可統歸三顆棋子,司馬氏、士族、桓溫,司馬氏欲為名、士族欲為利、桓溫欲名利雙收,北伐順應人心,不可逆反,故桓溫滅蜀,攜滔天民意北伐,司馬氏與士族共推殷浩北伐,可惜殷浩是個書呆子,無勇無謀,當了個替死鬼。桓溫借勢飲馬灞上,耀武河洛,雖不盡完美,但比之殷浩,強太多。眼下,桓溫欲藉故北伐,故技重施,殷浩之後者,非謝氏無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