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出擊(第2/2頁)
章節報錯
騎兵是個技術兵種,有了馬鞍之後,束縛了雙手,讓騎兵的技術門檻降低了不少,但見周烈騎著疾馳的馬,彎弓搭箭,一箭命中被嚇得到處撲稜的野雞,足見騎兵這個兵種,在這個時代,野外幾乎沒敵手。
而且騎兵這個兵種,機動性強,即可作為輔助,肅清戰場周邊,謹防敵軍突襲,還可作為衝陣兵種,鑿穿步兵方陣,還可用騎射消耗對方。
在沒有熱武器的時代,騎兵的優勢太大了,可惜騎兵都在胡人手裡。
總之,鮮卑燕軍能有今天,騎兵絕對居功至偉。
一頓飯後,七叔回來了,帶回了一個訊息,先探查敵軍騎兵動向,在做考量。
趙都尉這個人是個純軍伍出身,沒背景,沒家世,大字不識一個,能走到今天,一靠命大,二靠心思,二靠講義氣,手下有四軍,全是過得硬的交情。
蕭氏兩軍不必說,七叔、九叔就是他當初去武進招來的,另外兩軍是他老家廬江的,當帳下來了個名氣大的嚇得的蕭氏才俊時,他便知道,蕭氏的這兩軍遲早要出去。
故當七叔提出這是蕭欽之的建議時,趙都尉只是略作思考,便初步同意了,若打贏了,他是第一軍工,若輸了也不是什麼大事,大不了繼續守城而已。
況且,趙都尉敏銳的覺察到,若是真的幹掉了城外的燕軍,對於整個戰場的影響都是極大的,藉此軍工,到五品,應不在話下。
五品,可是一道天塹啊!
蘭陵城內的晉軍沒什麼動靜,該怎麼樣,還是怎麼樣,但不為人知的是,一支十餘騎兵組成的小隊,在夜晚悄悄出城了,且一出城,就分成了兩支小隊,以南北夾擊之勢,往燕軍大營兩翼探去。
天明時,兩支小隊回來了,帶回了一個好訊息,燕軍大營內,沒有騎兵,周圍幾十裡,也無騎兵的蹤跡。
蕭欽之與徐邈相對一笑,頓時欣喜,為了保守起見,只能辛苦周烈,沿著去往琅琊官道,繼續探查燕軍騎兵蹤跡,必須找到騎兵才能回來。
而這一去,就是整整三天,六月二十九日,周烈回來了,去時十人,回來時,只有七人,損了三騎。
“小郎,他們果真去了琅琊,我們到了開陽,發現他們在渡河,便回來了,不過被他們斥候發現了,追了幾十裡,損了三人。”周烈滿臉倦容,但眼中滿是鬥志。
“開陽!”蕭欽之望著地圖,正在琅琊周圍,笑道:“怪不得前幾日,這五千騎兵動不動就出來轉悠,原是想嚇唬我們。”
“七叔,去找趙都尉言明,向琅琊方向派斥候,謹防這五千騎兵來一記回馬槍。”
“小郎,我親眼看見他們渡河,不會回來的。”周烈信誓旦旦道。
“兵者,虛虛實實,誰能說的清,小心點好。”
“不用派斥候,他們遇到了騎兵斥候跑不掉,我繼續去探查,只要他們掉頭回來,我立刻回來報。”周烈又接下了這個重任。
“行嗎?”蕭欽之擔憂道,這都幾天沒休息了。
“行!”周烈保證道。
......
與此同時,得到訊息的趙都尉,統合全城晉軍,開始了準備,蓄勢待發。
三十日,休息了一夜的周烈,以兩騎為一對,分三隊,順著官道,向琅琊方向推進約百里,探查敵情,均為發現敵軍騎兵動向。
夜晚,有小股晉軍陸續出城,繞過燕軍大營,掩藏在其背後的徐山,此山不高,百來丈,但林密草盛,藏千餘人不成問題。
至七月一日晨時,這一股由九叔帶領的第二軍千餘晉軍,悉數埋伏到位。
由此可見,趙都尉是個心細,有點能耐的統帥,他沒有心急,而是事先借助地形,在燕軍背後埋了一支軍隊,待兩軍交戰正酣時,這一股千餘人的晉軍可決定戰場勝負。
至二日晨時,天色矇矇亮,正是睡覺的好時機,趙都尉領兵出城了,蕭欽之與徐邈站在城頭,望著北方,茫茫一片夜色,燕軍大營的火光尤為明顯,緊張的手心都出汗了。
兩個菜鳥,第一次正面戰場,緊張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