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林園”雖不如洛陽的大氣和精緻,但該有的一樣不缺,西北堆山,東南闢池,基本格局為“一池三山”,承接秦漢追求飄渺仙界的意境,比如著名的“景陽山”、“華光殿”、“九華臺”、“天淵池”等。

時稱“華林園”內有大海,建“蓬萊山”,山上設“仙人館”與釣臺殿,以飛閣相連,而此大海即天淵池,與“蓬萊山”對應的是“九華臺”,亦在海中,上設“清涼殿”,是個乘涼納暑的好去處。

此次集會的舉辦地就在九華臺,十幾丈高的巨型平臺,削山填石,壘砌而成,臨之可俯觀華林園全景,迎風朝霞,頗有縹緲之意。

清涼殿內,已然佈置好,羅案林立,酒水飲品,一應俱全,皇上和太后身份最高貴,桌華服,坐在高位,餘者論資排位,依次列坐,殿外守著各家的跑腿小廝,還得識文斷字,以便及時的把此次集會的內容送回各家,好似現場直播一般。

蕭欽之是被謝玄領著來的,主要是徐邈和趙芸菲還沒資格出席,蕭欽之本是個面生的,欲想找個沒人的角落觀摩觀摩,只是作為今天的主角之一,想不引人注目都不行。

在太監的引領下,蕭欽之走上前,先是與皇帝、太后等一干有名頭的人躬身行禮,期間太后褚蒜子問了幾句,還賞了一根玉如意,以滋嘉獎。

於此,蕭欽之在來了建康幾日後,第一回在權貴們面前露了個大大的臉,然蕭欽之深知裝逼秘訣,一定不能激動,得要表現的不卑不亢,端正大方,似這種大場面不值一談,方才能獲得好評。

事實上,蕭欽之裝的很到位,一舉一動,都深得這個時代的精髓,外加長得好看,大大加分,不出意外,給大家的第一印象不錯,但也僅此而已,勉強得個眼神好評,誰讓蕭欽之出身不高呢!

舉辦盛大的集會,不是請客吃飯,是有流程的,甚至精確到具體的開席時間,方位坐席等,一絲一毫都不能馬虎,特別是皇帝、太后在場的情況下,很是講究,故大家都還比較剋制,雖然某些人已經是一副眼懟眼,要幹架的樣子。

這得歸咎於中國人講究“鬥而不破”,也就是場面一定要看的過去,明明要幹仗,得文雅著來,就比如這次集會,大家都知道一定會幹仗的激烈,偏要一上來先飲酒宴樂,等差不多了才開始。

要是一場來就幹仗,就顯得很不文雅,不符合名人雅士們的習慣,所以,總體來說,暫且一片祥和,觥籌交錯,歡聲笑語,談笑風生。

也不知到安排坐席的人是不是成心和庾苒有仇,偏把庾苒的坐席排在了王坦之、郗超之後,這也就算了,忍忍就過去了,若不講家世,從官職來說,他們倆真比庾苒高,關鍵王坦之捻著一杯酒,拿十分不憤的拿庾苒打趣道:“何不與我同座同飲?”

氣的庾苒差點破口大罵,後面的一幫庾氏子弟怒目而瞪,然後郗超再接再厲,挑釁道:“同飲不同坐!”

庾苒深吸一口氣,心知嘴炮不是這倆人對手,於是撇過頭去,窮兇極惡的盯著末席,正與人和談的蕭欽之,衣冠楚楚,風度翩翩,當得一個風流美少年。

蕭欽之遇到了不少老熟人,謝氏兄弟不必說,鬱悶的王氏兄弟也在,還有顧愷之、陸俶、張玄之等人也在,大家久未蒙面,閒談一二,不免聊及接下來的事。

很奇怪,蕭欽之明明是末等士族出身,不知怎的,就混到了頂流圈子裡,且看起來,絲毫沒有違和感,便是一些建康士族大家出身的青年才俊,也不見能被這個圈子接納。

謝玄非常敬業,臨行前得了阿姐的囑咐,開始替蕭欽之一一介紹在場的誰是誰,忽然就迎上了庾苒不懷好意的目光。

蕭欽之絲毫無芥蒂,甚至還舉杯以酒代禮,洋溢著微笑,落在了旁人眼中,就是有涵養的表現,其實,若是能扒開蕭欽之的心扉,此刻定是在罵娘。

似這類場合,還有一個作用,就是用來熟絡交流,拉進關係,為大家提供一個彼此交融的場合,這個模式在此後數千年的時間裡,依舊在延續。

好了,話不多說,因為宴席過半,好戲開場了。

【我沒太監啊,不過最近,沉迷於明史,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