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最重要的一天(第1/2頁)
章節報錯
今天是極其特殊的一天!
因為一場堪比永和九年的盛大集會即將上演。
單從人員配置,就不是永和九年那場可比的,可將這場集會的參與者劃分為幾個層次:
其一、吃瓜看客。
皇帝司馬聃,一個平平無奇的皇帝,廟號孝宗。
兩漢時期,廟號是對一個帝王一生的總結,非常神聖,非大功於社稷之君王不可得,兩漢共計有七位君王有廟號,其餘帝王在漢獻帝時,因功績不夠被除名。
等到了三國時期,廟號成了爛大街的貨,司馬聃由此混到了一個廟號,大概是實在是沒什麼拿的出手的功績,便混了一個“孝”。
司馬聃兩位即位,二十歲不到就掛,東晉開國至今短短三十多年,他是第五位皇帝,由何充、蔡謨、會稽王司馬昱等人輔政,生母褚蒜子攝政,一個傳奇的女性,能不“孝”麼?
中國歷史上,同為“孝宗”的一共有三位,第二位是南宋孝宗趙昚,我們能瞭解這位帝王,主要是他在位期間,平反了岳飛案,文治相當了得。
第三位則是大名鼎鼎的明孝宗朱祐樘,從他混子老爹手中接過皇位,開創“弘治中興”,期間政治清明,社會安定,國家富強,使大明王朝再度復興,公認的中興之主。
所以,司馬聃的功績,與這兩位想比,差的不是一點兩點,但“永和”、“昇平”期間,倒是發生了許多大事,最著名的就是永和九年的山陰蘭亭集會。
其次,司馬聃繼位之初時,庾氏兄弟(庾冰、庾翼)欲故技重施,想要賭一把從龍之功,結果賭錯了隊伍,事後遭到了褚蒜子清算,庾氏的基本盤被桓溫接手了。
由此,因外戚起家的庾氏開始走下坡路,桓溫開始崛起。
昇平二年的這場集會,呼聲很高,以至於十五歲的司馬聃在皇宮裡都聽聞了,剛好今年太后褚蒜子還政,於是寂寞無聊的司馬聃下達了口諭,把本該在司徒府舉辦的集會,放到了“華林園”內。
並且,無聊的太后褚蒜子也將出席集會,眾所周知,庾氏在褚蒜子的手中逐漸走向沒落,而這一次,褚蒜子將作為見證者,不可謂不巧合。
其二、策劃者。
司徒司馬昱、謝安、王坦之、王彪之、刁彝等皇家士族階級,不止於此,還有許多名流世家也會出席,共襄盛舉。
其三、庾氏。
以庾苒為代表的一眾庾氏子弟,勢必要一雪前恥,幹掉初出茅廬的蕭欽之,重振庾氏風光。
其四、蕭欽之。
一個為自己正名的少年人,一個被無端推到前臺的少年人,一個由不得自己做主的少年人,一個為了她為奮鬥的少年人。
總之,各種機緣巧合之下,這場集會應運而生了,吸引了無數道目光。
建康“華林園”,仿造洛陽華林園而建,在皇城的西北角,從秦淮河西至運瀆,到皇城西北角,在轉東西走向的潮溝從大廈門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