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道教敬天宗(第2/2頁)
章節報錯
一篇《太上感應篇》,眾人齊聲唸了一句:「無量天尊!」
一位年紀六十多歲、身穿白袍的道長走上前臺,起手行禮:「無量天尊,諸位道友晚上好。」
「無量天尊,道長好!」
敬天宗對道士等級做了系統化的規範,入門弟子叫做南生弟子,一般都是道學院學習的學生;畢業後入道觀實習的弟子叫清信弟子,也是基層道士,以上皆穿灰袍,也稱之為灰袍弟子;三年期滿,正式傳授經籙,稱為初真道士,意味著正式
入道。初真道士穿皂袍,也稱之為皂袍道士。
再往上是識真道士,穿青袍,是道觀骨幹力量;洞真道士,穿赤袍,是一方道觀觀主;洞玄道士,穿白袍,是敬天宗高階道士;祭酒真人,穿紫袍,屬於宗主、副宗主一類的人物。
這裡居然出現一位白袍道士,可見敬天宗積極響應號召,派出骨幹前來西域,幫助朝廷安撫地方,爭取民心。
「遠古堯帝年代,十日並出,焦禾稼,殺草木,而民無所食。猰貐、鑿齒、九嬰、大風、封豨、修蛇皆為民害。堯乃使羿誅鑿齒於疇華之野,殺九嬰於兇水之上,繳大風於青邱之澤,上射十日,而下殺猰貐,斷修蛇於洞庭,擒封豨於桑林。」
白袍道士緩緩說道,他的聲音清朗,帶著一種水滴落在鐘乳石上的沉潤。
他把這段話用白話解釋了一番,掃了一眼眾人,問道:「上天有好生之道,為何還要十日並出,降六害於大地?」
眾人默不作聲,三百多雙眼睛虔誠地看向白袍道士,期盼從他嘴裡得到答桉,如同上天奧義一樣的答桉。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天地孕育萬物,其實最優待的是人類...優待不是嬌生慣養,而是歷經磨礪。炎黃祖帝,無數先輩,都是在艱辛苦難中襤褸篳路闖出來的。西北乾旱之地、漠北苦寒之域,卻屢出天下雄兵...世事艱難,才會出英豪。任何苦難都不會打敗我們,只會讓我們強大。」
白袍道士說到最後,康慨激昂,發須張開,他伸出雙手,彷彿在擁抱天地萬物。臺下的聽眾也是無比激動。
「任何苦難都不會打敗我們,只會讓我們強大。」
這群年輕的信徒們,最是心氣高的時候。
指點江山,談笑萬戶侯。這句話正合他們的脾性,說得他們一個個心血澎湃,恨不得化身遠古大能——羿,射日除害,安定天下。
一通講經後,又有一位道士領著信徒們,唸了一段「夫善遊者溺,善騎者墮,各以其所好,反自為禍。」用白話講解了一番,然後告戒眾人會游泳的人,往往容易溺亡;擅長騎馬的人,容易掉下來,這是因為自恃所長反而給自己帶來了禍害。所以務必做人切記要謙虛謹慎,不可狂妄自大。要一日三省,知道懺悔所過...
到了晚上九點,晚禮時間結束了。所有道士站在前臺上,眾信徒一一向他們行禮告辭。燕萬石四人也在其中,虔誠鄭重地告辭完後,出得道觀大門,忍不住長吁一聲,方解心中的興奮和激動,這才各自散去。
破賊校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