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白高國在哪復建?(第1/2頁)
章節報錯
燕萬石身為西征先遣軍千戶——營級軍官,參加了由王舜臣主持召開、趙似列席的軍情總結大會。
因為有趙似參加,會議整個過程非常安靜,大家按照會前的安排,依次發言——他們早早就各自提交了一份詳細的總結報告,把這次先遣西征的過程,詳細地總結了一遍。
這些都是寶貴的經驗和資料,將會和一路上收集和繪製的人文、地理等資料,抄錄幾份後分別存入樞密院、尚書省和秘書省。
“萬石,你說說,對西征遇到的各路軍隊的看法。”趙似點了燕萬石的名字。
“回稟陛下,臣隨軍西征,一路上遇到了塞爾柱人在波斯的尹克塔、艾卡斯等軍,以波斯人為主;在兩河地區的尹克塔和埃米爾軍隊,以大食人、摩爾人為主;在小亞細亞遇到了埃德薩伯國軍隊,以基督教騎士為主;遇到了羅姆蘇丹等國軍隊,以其他突厥人為主。”
燕萬石在趙似身邊做過幾年侍從,知道他的脾性,也不怯場,徐徐道來。
“以臣對戰的經歷來看,最難打的是兩河地區大食和摩爾人,這些驍勇善戰,十分狂熱,往往是齊吼一聲真神至大,前仆後繼地往前衝,至死方休。但是他們多是憑藉一股血氣之勇,少用計謀。”
“最難纏的是波斯和其他突厥人,他們作戰經驗豐富,又十分狡猾...最好打的是基督教騎士為主的所謂十字軍。這些傢伙徒有虛表,各個把自己打扮成宗教狂熱徒,實際上是一群貪婪小人...”
“我們在與埃德薩伯國的十字軍交戰時,故意把他們的主力,所謂的騎士團引了出來,然後在羊敗撤退的路上,故意把數十車珍寶財物散落在泥濘沼澤地裡。結果這些騎士立即停下去爭奪財寶,甚至還互相打了起來...”
聽到這裡,會場上的軍官們都輕笑起來,其中不少軍官都是親身經歷者,想起當時情景就想笑。
“我們返身再攻,那些騎士大敗...他們一敗,隨後計程車兵也是一潰千里,崩如山塌。他們的骨幹和支撐就是那些騎士,一個騎士有數名僕從,有若干步兵跟隨。只要騎士被擊潰,他們整支軍隊也會隨之崩潰。”
“那你說說,這支軍隊有什麼優點?”趙似突然插話問了一句。
燕萬石想了一會,答道:“陛下,臣覺得他們那些騎士的戰鬥力非常不錯。據說他們從小開始就練習技擊和兵器,長大後也其它事都不做,天天練習打仗的本事,是世代相傳的職業軍人。”
“此外,他們很善於學習,據說他們的許多戰術是從對手大食人和突厥人那裡學來的。我們返程時,與安條克伯國北上增援埃德薩伯國的十字軍小規模交手過,發現這些傢伙可能是聽從了埃德薩伯國同袍的勸告,改進了好幾項容易被我們一舉擊破的佈陣方式,比如騎兵與步兵脫節,弓箭手被配置得過遠...”
聽了燕萬石的話,會場上眾人神情各異,有平靜的,有不屑,有在思考的。趙似掃了一眼,平和地說道。
“戰略上藐視,戰術上重視,不要小看任何一個敵人,是你們在軍校學到的重要準則。如何做?就是從敵人身上發現優點,越是弱小的敵人,越要去找。”
“只是一味地看不起被我們打敗的敵人,自認為天下無敵,那麼下一回,你就會被這些弱小的,看不起的手下敗將打敗。這樣的教訓,史書上比比皆是。”
趙似給眾人上了一課後,示意主持人王舜臣繼續。
總結大會開了兩天,結束後趙似找到了李雲海。
“這次朕派你帶著党項師充任先遣軍一部,就是讓你出去看看,西邊有沒有合適的地方建立大白高國,要是你看中哪裡,說出來。後續西征就把它編入計劃中。”
聽了趙似的話,李雲海在腦海裡想了一圈。
呼羅珊,四戰之地,不行。天竺,這裡人多又富足,土著又羸弱,就是離大宋太近,根據官家的戰略,很容易被大宋從東西北三方包圍。
兩河地區,那裡太亂了,大食人、摩爾人、亞述人、亞美尼亞人、突厥人,***教,還有基督教徒,把那裡都攪成一鍋沸騰的臘八粥了。
去那裡,只有兩個結局,一是被徹底同化,党項人變得不倫不類;二是最後飲恨退出,再尋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