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高麗表示不慌(第1/2頁)
章節報錯
按官制,高麗國中央軍為二軍六衛,即鷹揚(控鶴)、龍虎二軍與左右、神虎、興威、金吾、千牛、監門六衛。共計下設四十五領,每領一千人。
也就是說,高麗國中央軍賬面上應該有四萬五千人。
地方軍則分為五道的州縣軍和兩界的州鎮軍。
其中州縣軍作為預備役部隊的性質而存在,其數量在五萬人左右。加上各鄉各村的二品軍、三品軍,也就是鄉兵青壯,按理說應該有六十萬之眾。
北界和東界,即安北都護府和安東都護府的州鎮軍,屬於常備邊軍,賬面上應該有十四萬左右。
但這些都是賬面數字。
百年來高麗國地方世家、兩班貴族等勢力日漸膨脹,不僅兼併大量土地,還隱匿大量的青壯勞力。二軍六衛都缺額,何況州縣軍和州鎮軍。各軍能徵集出三十萬都算不錯了。
前些年高麗國在北界“大展宏圖”,陸續調集了十餘萬兵馬北上增援,加上北界州鎮軍五萬,差不多十五萬。後來尹瓘組建了“別武班”,崔弘正組建了“神步”和“神騎”兩軍,人數在三萬左右。
總數在十八萬左右。
只是這幾年被女真人壓著打,勝少敗多,損失有點大。損失了又填補上,保持軍力的充裕。“清川江大捷”,又增補了幾萬兵力,現在崔弘正手裡大約有十九萬兵馬。
除此之外,還有三十多萬運送糧草的民夫,都是從高麗國各地徵召簽發的“十四歲到五十歲”的青壯——高麗北部沒有那麼多的江川、運河,絕大多糧草數靠人力畜力轉運到九城據點去。
由此可以推算出,宋軍這麼橫著一刀,直接把高麗五十多萬兵馬和青壯切割出去。這還不算浿水和狼山以北的數十萬官民。
王俁的心在滴血啊。高麗國的丁口現在才不過一百六七十萬,現在一傢伙被包圍了將近三分之一,這可怎麼得了。
這不是老弱婦孺,是主要勞動力的丁口啊!
“大王,崔樞密使識兵,為當世名將,清川江大捷就是明證。他現在手裡有二十萬精銳,定能與宋軍周旋,立於不敗之地。”
李資謙連忙安慰自己的女婿王俁。
“大王,李相說得極有道理。宋軍雖然二十萬之眾,卻散在千里防線上,處處佈防,處處不防。可請吳相率領大軍,由南而北,再請崔相,由北而南,南北合擊,一舉擊潰宋軍,再獲大捷。”
金緣馬上跟上。
他從主和派那邊跳槽過來,還被委以御史中丞——負責彈劾主和派黨羽的重任。此時不表現更待何時。
說著說著,金緣自己都信了。
他神情激動地說道:“大王,前次宋軍輕敵冒進,才有清川江大捷。而今宋軍不知悔悟,依然輕敵冒進。崔相、吳相定能合兵一處,大敗宋軍。這真是天賜良機,佑我高麗啊!”
李資謙看了看臉色轉霽的女婿王俁,又看了看還在激動不已的金緣,心裡感嘆著,不愧是飽讀之士,知道要想騙人,先騙到自己。
厲害,有前途,自己是慧眼識英才啊!
吳延寵神情複雜地看著金緣,心裡叫苦不已。
他跟宋軍青龍旗都交過手,知道對手的厲害所在,也知道宋軍最擅長的就是戰略佈局。無論滅夏還是平遼,都能料敵於先,把對手克得死死的,這才打出風捲殘雲一般的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