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宋軍橫切一刀(第2/2頁)
章節報錯
只有二十萬兵馬才配得上擁有三千里江山、三千年文明的高麗大國。只有這樣才能解釋,浿水沿岸的地方官員為什麼會降得這麼快!
不是我們沒有抵抗,而是敵軍太強大了。
“宋軍如此佈局,是想幹什麼?”王俁出聲問道。
李資謙等人也陷入了沉思,是啊,宋軍沿浿水一字擺開,到底想幹什麼?展示他們的軍威,讓高麗國不戰而降?
大家都把目光轉移到吳延寵身上。
清川江大捷後的一個多月朝爭,很快有了結果。崔弘嗣、金景庸等主和派被流放去全羅道海島上喝海帶湯,中立派的任懿成了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金緣為御史中丞,李資謙參知政事兼判吏部事,崔弘正以樞密院使身份回北界繼續指揮戰事,爭取更大的勝利。主戰派留在開京的有門下侍郎平章事吳延寵。
吳延寵想了一下,拱手道:“大王,還請展出輿圖。”
王俁遲疑一下。
地理輿圖在古代可是絕頂機密,很少拿出來當眾展示。只是現在事急,不得不拿。再說這幾年宋軍大行地圖之術,幫助其屢屢獲勝。與此同時,宋國報紙經常刊登一些簡略地圖,告訴官庶軍民宋國以及周邊國家的位置,讓大家開眼見世界。
所以輿圖的神秘性日漸消散。
“取出來。”
隨著王俁的命令,幾位內侍小心翼翼地展開一幅地圖。相比宋國的地圖,這一幅神似形不似,勉強能讓高麗君臣們腦海裡有個大略的印象。
“平壤、駟馬、椒山、巖淵、且沃...”吳延寵嘴裡唸唸有詞,手指頭在輿圖的浿水一線虛空劃過。
“宋軍到底想幹什麼?”吳延寵努力回想著。
他出鎮北界和東界多年,對那裡的山川地理比較熟悉,他把記憶中各城的位置,與浿水、狼山(狼林山脈)放在一起。
勐然間,一道閃電在他的腦海裡閃過,把他的臉色電得慘白。
“吳卿,你想到了嗎?”看到吳延寵神情不對,王俁連忙問道。
“大王,臣想到了。如果臣沒有猜錯的話,宋軍如此佈局,謀得是崔樞密院使統領的十九萬大軍,以及北界、東界一部的土地和百姓。”
“什麼?快與本王說來。”王俁急了。
“大王,高麗國北部,多山地高原,道路崎區。北界以及東界一隅,南下西海道和交州道的大道,只有五條。而平壤、駟馬、椒山、巖淵、且沃這五城,正好是扼守這五條大道的關隘上。宋軍進據五城,等於沿著浿水、狼山,把高麗國一割而二。”
王俁的臉色也變了,他遲疑地問道:“除此五條大道,南北相通就沒有其它的路徑了嗎?”
“大王,一般北界下西海道,是沿著西海邊,經安州直下平壤,在那裡渡過浿水,再進入西海道和京畿。這是最主要的大道。駟馬、椒山這兩條道路,由於山路崎區,勉強可稱為大道,只是也需要在兩城渡過浿水。巖淵、且沃,一扼守狼山山谷,一扼守狼山與東海岸之間的要道,是東界北部地區直下京畿和交州道的主要幹道。”
“其餘還有若干山路,都是羊腸小道,採藥獵人、腳伕行商勉強可以。大軍行進,糧草輜重轉運卻是難於上青天。”
吳延寵說得很直白了,北界以及東界北部與腹地的兵馬調動、糧草轉運,最主要的走平壤和且沃這兩條大道,駟馬、椒山、巖淵這三條道,只能作為補充。其餘的都是崎區小道,偵查軍情,偷送訊息,還能用一用。調動兵馬、轉運糧草,就不要想了。
王俁的臉色變得煞白,本王的十九萬精銳,就這麼被宋軍南北夾擊,給包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