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格物院的大會(第1/2頁)
章節報錯
鳥船出了外城的西水門,轉入金明池,這裡專門開闢出一條水道,直通瓊林苑。
這裡有成均、璧雍兩所大學,有弘文和格物兩院(格物院下屬許多研究所在它地,但總院在瓊林苑),有翰林院,有蘭臺藏書館,還有瞽宗學院、華佗醫學院等諸多專科學院。
這裡成了開封城新興的文化和教育中心,所以開封府開通了多條水陸通道,確保其便利的交通。
嶽卓群帶著羅培嗣趕來瓊林苑,是要參加格物院、璧雍大學聯合秘書省、尚書省禮部、學政部和產業部主辦,各大工廠、商會和銀行贊助的第二屆大宋科學技術大會。
嶽卓群這三年來,配合格物院、成均和璧雍兩大學,翻譯了諸多的古希臘古埃及和波斯、大食等國的哲學、物理、數學和醫學等書籍,同時利用學貫中西的優勢,幫助格物院擬定了許多學術方面的新名詞。
作為貢獻卓著者,嶽卓群拿到了大會的貴賓邀請卡。
在瓊林苑北面水道碼頭上了岸,有格物院的工作人員在等候。他們聚在一條大橫幅下——橫幅寫著黑粗的一行大字:“《大宋第二屆科學技術大會》接待處”。
嶽卓群拿出貴賓邀請卡,立即與羅培嗣一起被格物院的書辦請上了一輛兩人座高階馬車,兩人的隨從則上了另一輛八人座普通馬車。
“《科學技術大會》?搞得這麼隆重?”
“科學技術,合在一起就是科技,這是宋國官家提出的新名詞。科學此前在宋國人嘴裡,是科舉之學。但是宋國官家給予它重新定義,‘反映自然、社會和人的思維等客觀規律的分科知識體系’,換句話說,是‘透過對現象的分析和研究,能瞭解到事物的本質的學問’。”
嶽卓群侃侃而言,“宋國官家把科學分成研究分析自然本質的自然科學,比如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天文地理等;研究社會和人的社會科學,比如哲學、經濟、歷史、文學、律法、政治、語言,以及剛剛萌芽的社會、新聞等學問。”
羅培嗣聽著有些頭暈,“這麼多新名詞?都是你幫忙翻譯的嗎?”
“不,不,我只翻譯定義了一部分,很多都是宋國官家定義的,他真是一位知識淵博的天才。還有一部分是格物院的研究員從此前書籍裡摘取出來,重新定義的。”
“哦,原來如此。那技術一詞又是什麼意思?”
“技術一詞宋人很早就有了,在一本很早的歷史書*裡有提到,說的是技藝和法術,很神奇的說法不是嘛?現在宋人對技術的定義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及原理’,或者是‘利用現有事物改變現有事物功能、效能,或者形成新事物的方法’。”
“科學技術合在一起就是科技。兩者關係密切,科學解決理論問題,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科學研究和揭示現象的本質以及現象之間的關係,技術利用這些科學成果去解決實際問題。然後宋國官家做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定義,‘科技是最重要的生產力’。”
“天啊,我的頭都要炸了,這麼多新名詞,剛才那些我都還沒明白過來,現在你又說什麼生產力?什麼意思?”
羅培嗣表示很頭痛。
“生產力是改造自然,創造一切物質財富的能力。物質這個希臘詞,你應該知道吧,是希臘文裡母親和創造者變形過來的。宋人語言的物質一詞,是官家擬定的。”
聽完嶽卓群的解釋,羅培嗣忍不住搖了搖頭,“宋人真是可憐,他們居然要去理解和記憶這麼多新名詞。”
“不,羅,我反而很羨慕他們。”
嶽卓群連忙揮了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