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蔡京父子(第2/2頁)
章節報錯
聽著兒子這些字字誅心的話,蔡京反倒往椅子上一靠,戲謔地看著他,臉上的表情似乎在說,繼續,請繼續你的表演。
蔡攸終究鬥不過老奸巨猾的父親,沉默了一會,訕訕地開口道:“爹爹,你說高麗人的事,該如何處置?”
現在換作蔡京的臉上滿是譏諷,“我剛才不是說了嗎?這事豈是你能摻和的?”
“爹爹,收人家的手軟,總得試一試。”
“要是試不成呢?”
“不成就不成,高麗人難不成還敢叫俺把禮物都吐出來不成?”蔡攸一臉無賴的樣子,眼珠一轉又變得恭卑,“只是爹爹,做人講誠信,還請幫兒子出個主意。”
“出主意?”蔡京看了兒子一會,最後說道,“這件事其實很簡單,高麗人不棄九城,吐出鴨淥江以東千里土地,他們就算是磕死在東華門前,官家都不會眨下眼。經過這一兩個月的交涉,想必高麗人裡的有識之士,也察覺到這點。”
“只是私事可隨心所欲,公事反倒顧慮重重。你不用居中斡旋,去做那費力不討好的事。不如用心幫高麗人找個臺階下。”
“找個臺階下?”蔡攸明白了,他想了一會,抬頭問道,“爹爹,那這兩個月,理蕃部在跟高麗人彈什麼棉花?而今我大宋武德充沛,遼東遼西,劉法統領著十多萬平遼精銳,還有十幾萬青龍旗騎兵協助。廢這口舌的工夫,早就已經打去高麗開京了?”
“就你聰明?東北蹲著長孫玄明、曾茂明和劉法三位俊傑。論行軍打仗,就是專事民政糧餉的曾茂明都比你強。打有打的道理,不打有不打的原委。你操這份心幹什麼?還是老老實實,想辦法把高麗人的那份厚禮掙下。”
蔡攸嬉皮笑臉地說道:“爹爹,你的面子比我大,要不——”
還沒說完,就被蔡京出口打斷,“休想,為父還有事要做!”
“什麼事?看新版《史記》,再寫幾篇讀後感,發表在報紙雜誌上,引起官家的注意?”蔡攸譏諷地說道,隨即想到了什麼,臉色一變。
“爹爹,你不會是...”蔡攸想了一會,終於想到一個合適的詞,壓低聲音問道,“不甘心吧?”
“甘心?你甘心嗎?司馬溫公甘心了,可王荊公甘心嗎?章子厚甘心了,可曾子布甘心嗎?韓師樸甘心了,呂吉甫甘心嗎?”
蔡攸不由自主地介面道:“叔父甘心了,爹爹卻不甘...”
蔡京的目光像兩把利劍,直飛過來,把蔡攸後面的話全部斬斷。
“謝謝爹爹指點,兒子就去想辦法,給高麗人找個臺階下,把這事了結。”蔡攸慌慌張張地告辭離去。
過了一會,又有人進到這書房裡。
蔡京臉上露出淡淡的笑容,“三郎回來了。”
蔡翛拱手恭敬道:“兒子回來了。”
“事情辦的如何?”
“非常順利。”蔡翛意氣風發地答道。
“前些日子尚書省下令廢職田,現在又要廢除‘免過稅’、規範俸祿、取消各種津貼等等舉措,加上此前廢除官員蔭補制,以及廢除地方徵收關市、過橋、城門、河渡等利稅,早就讓不少官吏怨聲載道, 滿腹牢騷。兒子稍微一提,他們便踴躍參與。”
蔡京做過多年計相,知道免過稅是官員上任或離任,隨身攜帶的物品,免徵任何稅收。
原本是一項方便官員的舉措,到後來因為各處稅關太多,於是有商人把大量貨品掛靠在官員名下,利用此舉措逃稅,然後與官員共分厚利。
國朝自太祖太宗皇帝始,十分優待文官,“厚俸養廉”。除了職田,還有名目眾多的各種補貼福利,甚至連官員延請僕人,老媽子出去買菜,都會給補貼。
如此優待,加上蔭補、以及廣開進士大門,使得冗官、冗員嚴重,耗費巨大,加上龐大的軍費,為了維持,朝廷只能拼命地收稅。
關市不說,橋樑、城門、河渡,只要商人、小販甚至普通行人路過,統統要徵稅。而且是一處收一次,重重疊疊,負擔極重。
這些雜稅,以及蔭補等規矩,在官家即位之初就開始逐漸取消,讓文官胥吏的收入和福利減少了一大塊。
現在又著手取消職田、免過稅等優待福利,同時透過編制和預算制度,開始規範俸祿,禁止亂髮津貼,許多官吏們當然非常不滿。
蔡京滿意地點點頭,“那就好。三郎辛苦了。”
蔡翛連忙答道:“爹爹,兒子不辛苦。只是這些都是小嘍囉小雜魚,掀不起多大的風浪。且官家新政以來,負責彈劾的御史改了職責,很難達到以前的效果。”
“三郎啊,規矩改了,但本質不變。不要看不起小雜魚,數量多了,這風雨也就聚起來了。”蔡京胸有成竹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