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東閣議事(三)(第1/2頁)
章節報錯
“宇文左常侍,你伴聖駕巡視江南數郡,不妨給我們說說所感所想,讓我們這些久居東京,不諳地方實情的官僚們,好好學習一下。官家說得好,活到老,學到老啊!”
蔡卞的語氣非常輕鬆,說到最後,還歡快地輕笑起來。
笑聲引起了在座諸人的共鳴,不約而同地輕笑起來。剛才因為爭執使得氣氛有些凝固的議事堂,立即變得和諧起來。
宇文虛中跟著一起笑,等到大家的笑聲稀稀落落,他輕輕咳嗽兩聲,就像寂靜樹林外的燕子輕啼。
議事堂很快變得安靜。
“在下隨御駕巡視了兩淮、東海、兩江和兩湖等郡,有幸聆聽了官家的教誨。在此,願意分享出來,與諸位同僚共勉。”
宇文虛中稍微停頓了幾下,看到大家都含笑點了點頭,於是繼續說道。
“在長江邊上,官家曾對在下說,一個國家有凝聚力,自然有離心力。就像要把瓦礫泥沙捏成一團,捏得好,凝聚力夠,就成為花崗岩;捏得不好,凝聚力不夠,就是一團泥沙,一鬆手就散開了。”
“什麼是凝聚力?忠君愛國,團結一心,東南西北中,勁往一處使,這就是凝聚力。就是靠著這股凝聚力,大宋才能滅了西夏,北遼和大理,才能四海宴清,再創太平盛世。但是這世上總歸凡人居多,但凡世俗凡人,不可同患難,也不可共富貴。”
“大難臨頭時,只顧著保住自己的性命和利益;富貴到來時,生怕別人分去一些。一人、一家、一族、一鄉、一縣、一州乃至一郡,都有自己的訴求,都要做自己的主,以自己的利益為先。各顧各的,甚至為私利而壞公益,這就是離心力。”
宇文虛中娓娓道來,大家聽得都很認真,也都聽懂了話裡的意思。
官家所說的離心力,就是郡州縣以地方的私利為優先,各自為政,毫無大局觀。
這一點很容易理解,江東、東海、淮東等富庶幾郡,每年繳納的賦稅佔大宋的近一半。這些錢每年除了維持朝廷運作,還要補貼西北等貧瘠郡。
別人只繳納那麼點,憑什麼我們每年要繳納這麼多賦稅?截留下來,用在父老鄉親身上,提升自己的政績,它不香嗎?
可是西北貧瘠郡也說了,我們在前線流血拼命,擋住了西夏和北遼的鐵蹄弓刀,讓你們可以夜夜歌舞昇平,醉生夢死,補貼一些錢糧又怎麼了?
各有各的算盤,各有各的訴求。一個大家族各房各戶都要明爭暗鬥,一地雞毛。這麼大的一個國家,各自的算盤和訴求肯定會更多。
宇文虛中看了一圈眾人,看到大家都聽得入神,便繼續往下說。
“官家說了,凝聚力和離心力,是中樞和地方之間最重要的關係,必須要處理好。凝聚力弱而離心力強,大宋會是一盤散沙,富足卻羸弱,猶如幼童抱金走在鬧市上;凝聚力強而離心力弱,大宋上下團結一心卻僵化盲目,最後死水一潭。”
“官家一直在強調,沒有最好的官制,只有最合適的官制。如何平衡凝聚力和離心力,需要看情況而定。官家當時還用騎馬來打比喻,跑得太慢,會耽誤行程,需要鬆一鬆韁繩;跑得太快,會絆倒摔跤,需要拉一拉韁繩——官家的騎術,吾等做臣子的,望塵莫及啊。”
聽到宇文虛中這句意味深長的話,大家都是心有同感。
蔡卞帶著微微笑,一臉很有感觸的神情。
“宇文左常侍轉述的官家聖訓,讓我等受益匪淺啊。諸位,還有什麼意見嗎?”
看到大家沒有出聲,蔡卞直接轉向李復說道。
“李閣老,你主掌吏部,又是制置編制條例署右制置使兼承宣使,協理中樞和地方官署官吏編制的制置事宜。各郡設定總領大員,在你的職責範圍之內,你說說意見吧。”
根據官家的建議,尚書省草擬,中書省透過,以明詔形式正式公佈了《軍政官署官吏編制條例律》,在大宋推行編制新政——中樞和地方,從尚書省到縣署,增減任何一個部門或者一個官吏名額,都需要透過編制申報和審批等流程。
跟據《編制條例律》,官家決定,把三省以及秘書省、翰林院、格物院、弘文院等所有吃皇糧的文官機構和官吏的編制工作,統歸到一個新的部門——制置編制條例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