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 顯聖殿(第1/2頁)
章節報錯
耶律洪基如樹皮一樣的臉,安靜下來後,很難看出喜怒哀樂,他那雙有點發黃的眼睛,盯著蕭兀納看了一會,幽幽地說道:“你說吧。”
“遵旨!”蕭兀納轉向蘇轍等人,宏聲道:“我大遼聖上願主持宋夏兩國議和,罷兵休戰。”
“請蘭陵大王直言。”蘇轍沉著地答道。
“宋夏兩國即日罷兵休戰,結為友好。為顯誠意,還請宋國歸還銀州、涼州以及西壽、左廂神勇軍司舊地...”
“慢!”蘇轍身後響起了一個洪亮的聲音,李夔施施然出列,先對遼主深施一禮,“宋國副使、鴻臚寺少卿李夔,請大遼國主陛下恕罪!”
果真是南國清華人物,懂禮數知禮儀,自己屬下這些粗鄙之人,根本沒法比。
遼主微笑點頭,“貴使但說無妨!”
“宋夏兩國議和,為顯誠意,還請夏國退還河南之地!”
蕭兀納炸了,跳著腳說道:“銀、涼兩州,以及兩軍司之地,乃西夏舊地。宋國強佔了去,退還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李夔毫不遲疑地說道:“河南之地、河西之地,還有靈武之地,皆是我大宋故地!當年西夏李家,歸順我朝,求為節度使,以為屏障。不想李氏乃反覆小人,謀逆自立,割據稱王。大遼乃煌煌上國,蕭大王乃遼國柱石,何以與謀逆之臣為伍!”
好傢伙,這口大鍋一扣,蕭兀納的臉都黑了。他悄悄看了一眼坐在上首的遼主,看到嘴角閃過的不喜之色。
身為人君,最憎恨的就是謀逆之臣。
李夔盯著蕭兀納,心裡泛起一股自傲。敢跟我大宋文官打嘴炮,不是說誰,而是你們所有的人,都是弱雞。
“陛下,”一個清脆的聲音響起,身著男裝的李青鸞從人群裡走了出來,對遼主行了一禮,“臣妾為夏國代表,願與宋國使節對言。”
殿上眾人的目光全都聚集在她美麗嬌豔的臉龐和玲瓏曼妙的身上,有貪婪,有熾熱,有冷漠,有不屑...
遼主的神情也柔和了許多,“當如此,郡主請說。”
“李副使,你說河南河西以及靈武之地,是宋國舊地,依據無非是宋國秉承前唐符寶。燕雲十六州,遼東渤海,皆是前唐故地,宋國是不是也要視為舊地收回?”
李青鸞果真犀利,一劍直中要害。
顯聖殿裡的溫度,一下子低了幾度,有些遼國大臣的目光,變得有些不善。
李夔不慌不忙,此時的他,心裡感謝劉存義這些使節團的“書吏隨員”。在途中,他們主持了多次演練。一方為宋方,一方為夏方,還有一方為遼方,三方展開爭辯。
演練最重要的原則,就是不要因為自己扮演的是敵對的遼夏方,故意裝傻,而是要站在他們的立場,想方設法,駁倒扮演宋國的一方。
輪流交換身份,互相駁論。李青鸞的觀點,演練時有人提出過。
李夔義正言辭地答道:“固然,燕雲十六州、遼東渤海等地,都是前唐舊地,但往事已逝,宋國不會再提。為何?因為當年我宋國真廟皇帝,與遼國聖廟皇帝,攜手議和,對天盟誓,永結友好,不興兵戈。”
“至此已百年。此百年,遼宋兩國放馬南山,兵甲入庫,友好和睦,往來不絕,只願世為兄弟之邦。”
李夔深情地講述著,遼主連連點頭。
他即位以來,一直執意於結好宋國,不興兵戈。而宋國也不想惹看上去還兵強馬壯的遼國。兩國偶爾邊境小衝突,都能很快平息。
遼主即位四十五年,宋遼兩國和睦了四十五年,兩國生養休息。這是他一直引以自豪的事情。
李夔話鋒一轉,“然党項李氏,初以銀夏五州立足,我太宗皇帝憐其窘迫,賜錢賞物,仁至義盡。然李氏實屬反覆小人,尤其當屬李元昊,最為猖獗奸詐。以大國仁德為載,遊走宋遼兩國。鼠首兩端,反覆無常,一會叛宋附遼,一會叛遼附宋,一會遼宋皆叛。”
“歷數這百年來,夏宋兩國爭戰,哪一次不是夏國挑起的?襲擾邊境,搶掠百姓,不遵和議盟誓,背信棄義。我宋國次次都是無奈之下,孰可忍孰不可忍,方奮起反擊!”
“遼主陛下,諸位遼國柱石,請問夏國如此反覆小人,有什麼資格與我大宋講誠信仁義?有什麼資格與大遼相提並論。宋遼兩國,煌煌上國,謙謙君子,恥於與夏國這等惡國小人為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