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此日樓臺鼎鼐和(三)(第2/2頁)
章節報錯
而且蔡卞知道自己的長處和缺點。
長於計謀,在執行過程中,手段足夠,卻缺乏魄力和堅韌。天啟新政繼續推行下去,難度肯定會越來越大。這也是官家提前發動滅夏之戰、遠征漠北的重要原因之一。
官家需要更大的威望和權勢去震懾反對意見,身為總執行人的太宰,當然需要足夠的魄力和手段。章惇稱職,他蔡卞卻做不到。
去年十一月,官家回京後,跟自己溝透過幾次。君臣兩人在私下把話都談透了,自己當時也表態,明白自己的缺陷,不再去奢求太宰之位。
官家非常滿意,讓自己兼任秘書省侍中。這也意味著,自己失去了接任太宰的候選資格。
嘴裡雖然說著想通了,但是心裡哪有這麼容易就放下的?
太宰啊,百官之首,在官家的新政制下,總領國事,堪比前漢的相國和前唐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前唐的詔書,必須有天子印璽和中書門下印章。天啟新政後,太宰直接可以尚書省政令的名義下達國政指令,各部各郡都必須遵循。
尚書省政令,以紅色粗體大字為標題,被官家戲稱為“紅標頭檔案”。偏偏很多時候,在地方州縣,紅標頭檔案比白紙黑字的律法還要管用。
因為你不遵律法,很難被發現。就算被發現,也是檢察廳或監察局找你麻煩,一整套程式走下來,耗費時日,才會讓你承擔責任。
你要是不遵行這“紅標頭檔案”,立馬見真章!
尚書省揮舞著兩支大棒—人事權和財政權。一個管著官帽子,一個管著錢袋子。隨便一支大棒掄下來,上至郡守,下至知縣,都能把你打得半死。
同時,太宰以治中局和諮議局的方式,擁有獨屬於他個人的幕僚和智囊機構。這幾乎等同於前漢相國府東西曹掾。
至於某些人說,太宰遠遠比不上前漢相國大權獨攬,蔡卞嗤之以鼻。
君權和相權相爭了數百上千年,不斷鬥爭,相互妥協,一路演化,終於到了天啟新政這個模式——某些方面得到加強,某些方面被削弱。
怎麼可能還會倒轉回去呢?
蔡卞的腦海裡轉過千百思緒,耳朵聽到趙似在點範純禮的名。
“範叔公,太宰人選你可有舉薦?”
“如此大事當由陛下乾綱獨斷,臣不敢妄議。”範純禮的回答很符合他的性格。
“範叔公,這是為國舉薦賢才。你為人公正,不偏不倚,朕就是想聽聽你的意見。”
範純禮想了想,又開口道:“臣舉薦蘇子由(蘇轍)、許衝元和韓師樸(韓忠彥)。”
蔡卞心裡澹然一笑,範老夫子,果真對我們熙寧新黨,自始至終沒有好感。而且誰要是再說範老夫子迂腐古板,老子上去吐他一臉口水。
舉薦的這三個人選,以及說出來的先後位置,就可以知道範叔公的那顆心,也是七竅玲瓏心。
蘇轍跟他一樣,在熙寧變法期間屬於保守黨溫和派——不同於司馬公等幾位保守黨趕盡殺絕派。兩人政治理念非常接近,所以舉薦小蘇是理所當然的。
但範叔公也知道蘇轍此人,文采學問是一等一的好。但是政治手腕和魄力,卻只能算是二流。滿朝一堆的人尖子,怎麼輪得到他去做太宰呢?
還是老老實實繼續做中書省司徒。這個官職看上去無比尊榮,實際就是個立法會議召集人。
所以範老夫子把他放在舉薦名單第一位,跟章惇在舉薦中把自己放在第一名一樣,屬於陪襯,幾乎不可能出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