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路轉溪橋忽不見(四)(第1/2頁)
章節報錯
李青鸞公開自己的身份,透過各種渠道求見趙似,都被毫不客氣地拒絕了。她絲毫不氣餒,終日在東華門盤桓,想著總能在這裡遇到趙十三。
趙官家,聽說很喜歡微服出訪。一旦進出皇城,必定是走東華門。
實在不行, 就在這東華門前安營紮寨,鬧出大動靜來,看能不能逼出趙似來。
現在這危急時刻,李青鸞已經顧不上一切,她只想見到趙似。因為她非常清楚地知道,想要挽回夏國被滅的命運, 向上蒼祈求沒用,請北遼調解也沒用。
唯一能打救西夏的只有趙似,大宋的官家。
第四日,李青鸞因為有事,晚出門了半個時辰。
一位被迷倒的貴公子受她所託,想方設法地找出一條覲見的渠道,今早是來回信的。說是某位世伯,某部尚書,答應在面聖時提一句。
於是一大早就來驛館,向李青鸞報信邀功。
雖然宋國已經對夏國宣戰,但是李青鸞、張元慶屬於夏國使節。兩國交戰,不斬來使。宋國這點器量還是有的。
雖然驛館這段時間冷清了許多,門可羅雀,但是宋國上下,誰也沒有為難他們。
多少有了點希望, 李青鸞好言好語,把這位貴公子打發走了,又來到了東華門前,左右盤桓,又開始等待的一天。
臨近中午, 突然一行馬車徐徐從北面繞了過來。看儀仗,應該是皇后貴妃級別的。李青鸞心裡一驚,連忙衝了過去。
侍衛毫不客氣地攔住了她,把她遠遠地隔開。
“我是夏國的賀蘭郡主,我要見宋國官家!我有要事見宋國官家。”
前面的引導車絲毫沒有停,緩緩地駛進東華門。接著最華貴的馬車也跟著駛了進去。第二輛卻停了下來。
在李青鸞的期盼下,一位女官走了過來,對侍衛官說道:“貴妃娘子叫帶她過去。”
李青鸞提起裙裾,慌忙跑到馬車窗前,氣喘吁吁,臉色惶然。
明朝霞掀開窗簾,露出半張臉。她看著李青鸞,神情複雜,最後輕聲說了一句:“官家已出城,奔西安去了。”
說罷,放下窗簾,叫了一聲“走!”
李青鸞整個人都愣在那裡,她覺得自己在一個深不可測的冰窟裡墜落,一直墜落著,無休無止。寒意已經深入到她身體, 把她心中唯一還殘留的暖意也凍住。
馬車駛過李青鸞的身邊,繼續前進。馬車裡,德妃李清照遲疑地問道:“姐姐,你為何告訴她這個訊息?”
“官家御駕親征的訊息,午後就會傳遍開封城。我只是提前一點告訴她。這個李青鸞,雖然身為女子,卻一直在為故國奔波勞碌,比他們的王公大臣們還要盡心盡力。”
“可是她名聲...”
“她聲名狼藉,可這一切都是為了什麼?都是為了她的故國—西夏。可惜了,就是因為她是夏國的郡主,否則的話,我真想好好與她結交一番。‘時危見臣節,世亂識忠良’。在暴風驟雨之下,她的無能為力,她的孤苦,更讓人心酸...”
李清照被勾起心裡悵然的感覺,“以前沒覺得怎麼,現在聽姐姐這麼一說,確實感覺到一種國危人飄零...萬一宋國到了這樣危急時刻,我們恐怕還不如這一位,不是束手無措,就是顧影哀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