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的風波越演越烈。這件事撕下了“德治派”和“法治派”之間最後一塊遮羞布,自此,兩派再無顧忌,撕開臉皮互相爭吵起來。

有人把它視作慶曆新政、熙寧變法的延續。站“法治派”的,贊同變法革新的人居多;站“德治派”,保守派偏多。

只是這一次,變法新黨們驚訝地發現,他們找到了一件無比犀利的武器—律令法度。

隨後保守舊黨也發現,律令法度對於他們而言,也是一項強大的武器。

規矩先立下,什麼是好,什麼是壞,一目瞭然,這時再來爭辯,就用不著天天引經論據、翻書查典。

這時,中書省的重要性完全體現出來了。

負責集合意見、編寫律法草案的中書舍人,負責審議和透過律法的嘉議大夫,在以前屬於毫無實權、事雜位輕的濁官,請人來當都不願意。

意識到真相後,現在各學派費盡心思,用盡人脈,想往中書省裡塞人。

可惜現在不是你想塞就能塞得進去。

中書舍人已經滿額,幾乎被秘書省出身和成均大學奉臬學院、翰林院禹謨館一脈佔據,這些人十個有八個是法治派的鐵桿。

“德治派”急了,就拼命想往負責審議和透過律法的嘉議大夫塞人。

這個職位據說有上百缺額,還有足夠的空位。偏偏官家又頌下詔書,確定嘉議大夫必須是有勳位爵位者方可擔任。

從六品左庶長以上,直到國公、郡王、親王,自動獲得嘉議大夫官職,參與中書省的律法審議和透過。

規矩很簡單,你有勳位或爵位,又想參與律法的審定,年初去中書省報個名,然後每次律法的三讀審定時,中書省總務局會通知你,按時參加就是。

遵照流程,先分組審議,再審議組審定透過,最後全體審定透過。

通知你三次都不去,今年就沒有資格了,明年再報名。

但是這對於大多數名士大儒而言,勳位爵位這道門檻可就要了親命。

非匡扶社稷之功不可封爵,非益國利民之舉不可授勳。

從目前來看,封爵非軍功不可;授勳卻可多式多樣。

除了軍功,有老農培訓了良種、改進了耕種良法;有工匠發明了紡織良器和軍工利器;有醫官治病民於大疫...等等數十位獲得了授勳,偏偏沒有一個因為寫得一手好文章被授予勳位。

這讓讀書人很委屈,偏偏又作繭自縛。

他們一直自詡吟詩作詞、妙筆文章是讀書人的根本,大家都是讀書人,都能作詩詞寫文章,憑什麼你能授勳,我不能?

開始時還有人提議給幾位大儒名士授勳,可文人相輕,幾番爭吵後,詩詞寫文授勳之路,實際上是被他們自己給堵塞了。

東坡先生這樣的謫仙人物被授予光祿大夫勳位,是因為他的詩詞歌賦在短短的兩年時間裡,往北遼西夏、大理李越以及海外賣了五十萬冊。

這些宋土之外的“荒蠻藩國”,凡識漢字者,必誦讀東坡詩詞。

這為大宋掙下多大的臉面?所以這光祿大夫勳位,應該給。

可是文人中有幾位蘇東坡?

不行!這對我們讀書人不公平!必須改規矩。

爭吵從河北到河南,從秦川到齊魯,從黃河到長江,讀書人扎堆就議論,一議論就爭吵。

但是在大宋的心臟—開封城,官民的注意力卻被另一場大辨議所吸引。

“賦稅改制大辨議”,這是自漢昭帝霍光召集的“鹽鐵大議”之後,歷朝歷代第二次由朝廷主持、全國範圍的對現行和未來的賦稅司會(財經)政策進行檢討的大辨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