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戴氏火器(第2/2頁)
章節報錯
沒想到,這年輕人來了平山墩沒多久,便製造出可以與遂發銃結合使用的火銃。
楚行當即許諾,待第一批刺刀生產出來之後,第一會派人給他提高身份,第二會命人組建研究團隊,由他負責率領,研製更多的武器。
除了工匠之外,亦有商旅主動找到楚行,提出遷徙之後,率領商隊開闢與羅斯國之間的商路,羅斯國對於棉花、呢絨、食鹽、茶葉、瓷器的需求也非常的廣泛,而我們可以透過貿易,換回更多的糧食。
大明是屬於典型的重農抑商的國度,朱元璋治理國家的策略,便是將國家的子民拆分成若干個完整的小家庭,讓所有人進入一種男耕女織的狀態,這樣國家內部就基本穩定,而對外則採取重農抑商的策略。
這種情況,在沒有外患時,是相對比較穩定的。商業活動即便是相對比較穩定,也難以萌發資本主義。
楚行身為穿越者,自然知道羅斯國對於貿易的需求是十分大的,但是同時也警惕羅斯國對於東方的野心。
所以他沒有第一時間同意商旅的做法,而是組建了一支有與羅斯國貿易的商隊,先行一步,去打探羅斯國的情報,繪製地圖,瞭解羅斯國的情況。
天氣有些陰沉,繡娘揹著藥箱,胯下騎著一頭老牛,慢悠悠的朝著家裡走去。
因為天氣陰沉,所以地裡比較涼快,可以看到不少人揹著鋤頭,往田頭走去。剛才按照規定,去鄉下問診,她們雖然主業是治理軍隊的刀傷、箭傷,但是他們的夫子吳又可,卻是個地地道道的全能,不能忍受弟子們在非戰爭時期無事可做的情況。
便花費時間編纂了一部《行醫手冊》,裡面記錄了各種民間常見的病情,遇到一般的病症,對著冊子便能醫治。
平素裡,這些女軍醫便騎著牛,一個村子一個村子的遊蕩,去治病救人,提高自身的醫術,也可以救活更多貧苦的大眾。
今日繡娘便醫治了一個手冊之中的常見病,風寒,用的也是鄉間常用的草藥,按照規矩,收回來一些銅錢,這些錢財一半可以用來補貼家用,另外一般則要繳納給有司。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他們治病問診是免費的,但是抓藥卻是花錢的,公家也有成本。不過相對於其他騙人的赤腳醫生,他們一來更加專業,二來也更加便宜,百姓也信得過。
繡娘到現在都忘不了,那一家子跪在地上磕頭感謝自己的場景。她雖然有些怕,但是現在想想,心裡還是甜甜的。
她心裡暗暗發誓,一定要學習更多的醫術,救治更多的貧苦大眾。
心裡估摸了一下時間,時間已經不早,他按了按牛頭,示意老牛快一些。
「繡娘,又去鄉下看病了啊?」
進入平山墩,自然是要接受兵士檢查的。
繡娘進入城門口時,守門的將士一眼認出了他來,繡娘瞅了一眼守門的小將,他倒是認識,是一名火銃手小旗喚作牛文生,之前一起在學堂讀書的。
年紀不大,卻戴了一副眼鏡。
也虧得李夫子心疼他,不然憑藉他這個睜眼瞎的毛病,這輩子算是毀了。
聽說那一副水晶眼鏡可不便宜,他怎麼可能配得起?
「牛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