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秘訣(第2/2頁)
章節報錯
當然這種題材內地風險太大,港島很多經驗不能直接生搬硬套,加上雙方的美學風格不能完全相容。
比如你現在拍一群匪徒在陸家嘴槍戰搶銀行,觀眾會信?
搞笑的吧!
說到底缺乏現實邏輯的支撐,事實上港島也沒有所謂悍匪當街搶銀行,但長期灌輸導致觀眾已經習慣性相信了?
經過這次合作,蘇澤確定單純模彷百分百就是死路一條!
警匪片是一個需要文化背景和現實邏輯雙支撐的型別。這幾年很多新導演拍的警匪犯罪型別,十部有九部是在模彷殺人回憶。
結果往往是東施笑顰,因為人家本土很多元素不能直接套用到咱們的語境裡,最後拍出來讓人看著特別假。
蘇澤覺得未來理想的大陸警匪片,應該是導演在自己的家鄉深度挖掘各種元素,並將他融入到自己的電影裡。
近些年除了重慶,東北也是犯罪懸疑的重要取景地,當年無證之罪蘇澤很喜歡,算是把地域元素髮揮到最極致的,沒有之一。
特別是對冰雪天的運用,對人物狀態的把握,對場景的美術設定,就是讓觀眾覺得特別有質感,特別真。
人家導演就是土生土長的東北人。
還有人生大事,雖然不是警匪題材,但道理一樣,如果劉江江不是當地人,如果沒有十幾年從事殯葬行業採訪經驗,莫三妹根本立不住。
還有同類票房最高的誤殺,導演是馬來人,雖然在泰國拍,但文化基本差不多,因為導演的成長曆程和環境讓他對這些元素天然有感覺,這一點非常重要。
兩次合作讓蘇澤對於港島電影有種深刻體會,很多東西不能用語言形容,那是種人與人之間的微妙聯絡。
從最開始的喋血雙雄和英雄本色來說,這種藉著警察和匪徒身份的對立,但是又賦予他們某種情感的聯絡,來凸顯矛盾情節很高階。
所謂警察和匪徒就是一種殼而已,只要是對立的就可以,可以是警察與匪徒、老師與學生、家長與子女、上司與下屬……
都算是對立的身份,只不過警察和匪徒是最強烈之一,矛盾無法調和,加上各種火爆場面融入其中,觀眾才會樂此不疲。
這種強烈身份對立,再安插一種相互聯絡的情感,戲劇矛盾就出來。
假如換成什麼大國博弈或者國際風雲,打死港島導演都拍不出來!
反倒是這種人與人之間細膩又柔軟的情感最擅長,畢竟港島太小了,人和人都擠在一起,當年要錢沒錢,要人沒人,要場地都沒場地。
只能想盡辦法利用資源,所以本地導演拍的電影往往都是聚焦到一個人或者一個小集體裡面,及格的就是所謂型別片。
厲害的就是方寸之間見天地。
目前為止,蘇澤最欣賞的就是他們的敏感,那是與生俱來的一種獨特歷史和地位成長中不自然的就會關注到城市中的人,關注到他們的情感。
拍出來的底層小人物最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