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秘訣(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一次合作真正意義的港島警匪題材,蘇澤受益良多,親身體會兒子憧憬場面感覺無比奇妙。
什麼是型別片?
在蘇澤看來就是在某種特定電影型別上,電影工作者透過反覆試驗積累出大量經驗,並將這些經驗運用在實際拍攝當中、降低試錯的成本,形成可以反覆生產的流水線產品。
熟能生巧!
比如說公路片,經過大量實驗,編劇發現最有效的人物關係設定就兩個人,一個是沒頭腦,另一個叫不高興。
把兩人裝進一個車裡,不用怎麼設計劇情都會很好看,看看《泰囧》《唐探》甚至是得奧斯卡的《綠皮書》,基本都是一個套路。
這就是前人積累下來的型別片經驗,後人直接模彷就可以,省時省力,童叟無欺。
港產警匪為什麼拍得好,說白了就是早年拍得多。機位怎麼運動,演員怎麼走位,爆破怎麼設定,環境如何配合……
有一套很成熟的方案,就是靠經驗堆出來。你這樣拍,觀眾爽了,你那樣拍,刺激不到觀眾,久而久之拍警匪片的這些導演就知道怎麼拍可以讓觀眾一直爽,也就是俗稱的全程無尿點。
也解釋蘇澤很長時間的某種困惑,為什麼內地要錢有錢要人有人,就是拍不好呢?
這些所謂的經驗都是可以用錢解決的,把人家這套班底搬過來也就解決一部分問題,但是最不好解決的其實是另一個問題:美學體系。
旺角、油麻地、九龍城寨、五彩斑斕的燈牌、小巴、輪渡……
聚集著蠱惑仔的大排檔、臥底天台、長長的階梯、逼仄的樓房、昏暗偏綠的走廊燈光、需要拉門的老式電梯、骯髒的後巷……
這才是港產警匪片的很重要的視覺元素。
讓人感覺犯罪能在這些地方滋生,你覺得特別對,不僅因為導演很會拍,還有就是你的大腦已經形成一種思維定式,只要看到這些元素就覺得味道對了。
地勢差很重要!
這是林超賢總結的一句話。
因為警匪片裡面一個重要手段就是追逐戲,而追逐戲要拍出花來,就需要藉助地勢差,讓主角上躥下跳。
為什麼韓國當年能直接照抄港島模式,甚至後期有些片青出於藍?
很關鍵原因是首爾也是天然不平坦的大都市,很多洞都是建在小山坡上,再加上極不規整高矮不一的民居,讓導演拍追逐戲大有可為。
相反內地一線城市除地鐵和商業樓能耍耍花樣,其他除直線跑還是直線跑,沒意思。
所以看看重慶。
蘇澤覺得不是說內地導演不會拍警匪片,而是目前內地導演還沒有在這個型別上形成足夠大的規模。
很難叫不出幾個擅長拍警匪型別的導演,你說五百,到現在也只有一部白夜追兇。
猩玉坤?嚴格說是犯罪題材,基本沒有火爆場面,都是反應社會問題,所以容易得獎,但票房始終不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