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流派之爭(第1/2頁)
章節報錯
“方法派也差不多,演員雖然可以替換情感,但也需要充分挖掘內心,找到跟角色相似對應的部分,難度也很大。”
“反而是表現派感覺最實際,透過各種基礎訓練提高演員水平,比如形體、臺詞、動作、表情……”
“一點點從外到內走進角色,同時也是開發自身潛力的過程,最後量變達到質變。”
“我也不知道這條路對不對?”
蘇澤嚴肅道:“反正最適合自己!”
劉天藝聽著,目光越發欣賞,終於長嘆口氣,感慨道:“恭喜你可以出師了!”
見蘇澤不明白,解釋道:“之所以問你,其實中戲很久以來存在所謂流派之爭。”
“沒錯,就是體驗派和方法派!”
“你現在走的就是表現派,在國內也叫戲劇派,源於舞臺戲劇,訓練過程就是你說的從內到外,利用各種細節塑造角色。”
“流派之爭不光在國內,對於全世界演員都一樣。第92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頒給出演小丑的華金菲尼克斯後,所有體驗派表演的擁護者們彈冠相慶。”
“縱觀奧斯卡影史共頒發過132座最佳男女主角小金人,知道多少頒發給體驗派演員?”
“五十九座!”
蘇澤沒有驚訝,在他看來奧斯卡評選原本就有不瘋魔不成佛的既視感。
原本三提零中的華金菲尼克斯靠小丑暴瘦47斤才能摘小金人。更不用說萬年陪跑王小李子也是靠荒野獵人近乎自殘的演出結束長達22年的陪跑生涯。
“我理解的體驗派簡單來說就是從自我出發,生活在角色的情景中,更偏向於需要演員把出演角色的情緒替換到自身。”
“國內演員體驗派比較出名的像出演《驢得水》的任素汐,還有出演《烈日灼心》的段奕宏。”
“他們在出演角色前往往經過體驗角色本身的過程,比如《烈日灼心》裡警察伊谷春,段奕宏曾連續十幾日待在派出所,跟隨民警一同出警抓賭,只為體驗警察真正的工作狀態。”
劉天藝分析道:“體驗派的確對演員本身素質要求最高,首先需要演員能夠有解放自我,相信情境的能力。”
“解放自我不同於一般的本色出演,更強調演員需要深入挖掘內心的感受,把性格深處與角色共通的情感暴露出來。”
“比如出演男性同志,體驗派則要求演員拿出內心深處所有對男性的好感,在演出的過程中真正愛上這個性別。”
“其次演員需要相信當前場景中的情節,說服自己這就是真實生活。也許臺詞本里只是寥寥幾句描述性的話語,但演員本身則需要根據這些資訊搭建出一個真實場景。”
“假如劇本上只有一句話叫夏夜鄉村小路上的螢火紛飛?”
“代表演員需要構建一個聯通視覺、聽覺、觸覺的情景場景進行表演。從虛擬的概念到生活情景的複製,這其中填充的內容則需要體驗派演員長期的積累。”
蘇澤點點頭,這才是體驗派演出更為打動人的主要原因,演員過程中的表現更近乎於一種下意識的反應。
這種反應和普通觀眾能產生共通性,表演並非演員怎樣反應,而是普通人怎樣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