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有戲看?”蘇澤眼前一亮,其他福利無所謂,能經常看錶演別說免費,就算花錢也值。

“哎,咱們表演系算是實踐活動最多的專業之一,特別是大三以後,基本不在學校待著。”

方瑩瑩展示完照片,感嘆道:“大一大二原則不讓接戲,當然咱們普通學生也沒資源接戲,畢竟已經出名的也就兩三個。”

“其實上大學都差不多,總有每天努力的,也有整天混日子的,四年如何過全靠你自己。”

劉天藝見普及差不多,開口道:“具體情況等你們開學就習慣,還有什麼專業想問學姐的嗎?”

“我想知道學姐對於表演最大感觸是什麼?”蘇澤第一個發問道:“或者說在中戲提升最多的是什麼?”

“應該是共情吧。”方瑩瑩沉思片刻道:“也就是斯坦尼表演體系重點強調的行動分析。”

“即便角色是壞人,也一定有之所以變成壞的原因對不對?”

“透過不斷分析角色內心,站在人物角度思考問題,說白了就是換位思考,這應該就是中戲給我的最大收穫。”

“沒錯,大學就是一個小社會,社會也是一個大學校。”劉天藝插話道:“那裡是人間,不是天堂也不是極樂世界。”

“只要在人間就會有各種各樣的人,各種酸甜苦辣歡笑淚水。你們身邊可能會遇見形形色色的人,但最終結果還是自己選擇的模樣。”

“選擇努力付出汗水就會有收穫,選擇逃避混混度日必然迷茫失落,所有的所有全看你自己想要成為什麼人。”

可能是方瑩瑩的話觸動劉天藝某根神經,坦言道:“中戲是個有著很強傳統的學校,尤其在核心專業表導演戲文的訓練比較保守。”

“甚至有時候你會學的很痛苦,吐槽條條框框太多?”

“但真學出來又很感謝當年的訓練,因為底子打得很紮實。”

“老師們講究師道尊嚴,特別是老教授們,排戲講究章法,不大看得上野路子。”

“是的,我感覺學生也一樣,表面很和諧,師哥師弟叫得親,其實背地各種互相比。”

方瑩瑩接話道:“聽說研究生更殘酷,想要畢業必須排大戲,但公共資源有限,必須拿出實力和努力證明你可以排。”

“畢竟導師也是講臉面的。”劉天藝輕哼道:“誰的學生戲排不好,想要進劇場見觀眾的機會都沒有,我丟不起那人!”

“嚴酷競爭硬逼得你必須得成長,提前學會用一個成熟創作者的要求要求自己。本科還好,畢竟還只是孩子懂嗎?”

“你們別光說表演系,就拿導演系舉例,每個學期至少兩個導演作業,從交構思到下地排練到回課到打點,每次作業都得脫層皮。”

“這還只是自己的導演作業,還要給同學當演員。要知道當年我為交作業,第二天重感冒輸完液,一個人準備到半夜四點。”

“一個人把做景用的四根大柱子從十二排搬到四排,二樓搬到地下室。搶排練室更是家常便飯,誰沒作業等著排練?”

一番吐槽自己爽了,見胡蕾趙雲成臉都白了,輕咳一聲,趕緊找補道:“當然,老師都是為你們好!”

“戲劇是小眾專業,社會影響力也比不上電影電視劇,圈子更小,但也因此資訊資源更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