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書中紅顏(第2/2頁)
章節報錯
“嗯。”女主人點頭。
“你一人用兩節櫃檯,怎麼這麼有實力?看你還像個學生啊?”盧飛問。
“有一節是我叔叔出的錢。他是開發商。”
“噢。那你的生意好做……你的款式怎麼這麼多?”
“我叔叔有幾個朋友都是開發商。現在的臺灣機和韓國機剛剛開發,款式還有限,該有的款式我這裡都有了。”女主人的語氣裡透著自信。
已經把所有市場考察了一遍的盧飛,憑直覺認定這是個實力滿滿的檔主。
他和女主人聊了一番售後保修情況後,拿了十個新款。
女主人有個女工仔,像個初中生,她說是她堂妹,叫阿花,才15歲,主要跑跑售後服務,在櫃檯臨時幫幫她。
盧飛試手機時,女主人吩咐阿花買了罐王老吉給他。
女主人遞了張名片給盧飛,說以後多多關照。
盧飛看名片上映著馮若雪三個大字,調侃道:“馮若雪,名如其人,你真的是雪。”
馮若雪微微一笑:“不明白,能說明白點嗎?”
盧飛沒回答這個問題,把眼睛掃向張愛玲的那本書:“你喜歡張愛玲?”
“你也喜歡?”馮若雪反問。
“是啊。”盧飛道,“不喜歡張愛玲的文藝男都是白痴。”
馮若雪噗嗤樂了:“沒聽說過。”
“張愛玲在《紅玫瑰與白玫瑰》裡寫得很清楚啊:
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飯黏子,紅的卻是心口上一顆硃砂痣。
你想啊,那些規規矩矩的文藝男們看了這樣的文字,不覺得自己白活了嗎——
一直沒幹成大事原來是因為自己始終只守著一個女人。
張愛玲的這段話真是經典,在我有限的閱讀裡,沒找到這段話是從哪裡引用的,該是張愛玲獨創,你認為呢?”
盧飛有意把馮若雪圈進入自己的話題,避免他單方面的高談闊論。
“我沒留意過這種文字上的細節,我更看重故事,我覺得《紅玫瑰與白玫瑰》比《傾城之戀》好,儘管《傾城之戀》名氣大些……我想聽聽你的高見。”馮若雪又把話題拋過來。
盧飛心想馮若雪肯定有自己的見解,不過是讓他先發言。
那就暢所欲言吧,反正咱倆都是生意人,不是專家學者也不是文人雅士,說錯了也無妨:
“真巧,我也是這觀點。我覺得和張愛玲的成長經歷有關。
她寫《傾城之戀》是在1943年春,認識胡蘭成是1943年冬,當時張愛玲還沒有真正的戀愛經驗。
《紅玫瑰與白玫瑰》寫於1944年,此時的張愛玲已投入胡蘭成懷抱,體驗了女人該體驗的方方面面。
《傾城之戀》透著小機警小聰明,是調皮的青年;《紅玫瑰與白玫瑰》渾身透著蒼涼,是閱盡滄桑的中老年。
《紅玫瑰與白玫瑰》開篇的那段話,破空而來,是天才之筆,無數的女作家用盡一生的筆力也寫不出這樣的句子。
這就是才氣,天才無法模仿。”
馮若雪聽著聽著,淡遠的白臉上漸漸開出桃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