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新年大考將開(第1/2頁)
章節報錯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歷來人們對秦帝國二世而亡,有著諸多看法。其中,最興盛的主流說法無疑是秦始皇帝暴政所致,二世愚蠢所為。
可實際上,在局外人眼中,這種說法,不過是前漢那群幫閒的廢話。
承昭說的,李智雲也認為很對。
秦時百姓要的,是一個安穩種地的環境,而不是一個想要創造不世之功的皇帝。
秦滅六國,興亡百姓苦。
幾百年戰國亂世,和平二字成為百姓奢望。
好不容易迎來統一,可卻沒等到理想之中的安穩生活。秦始皇帝當然知道百姓要什麼,可是,六國遺族,匈奴北胡,皆為帝國所患,他豈能視而不見。
或許,他是想自己揹負這些沉重罪孽前行,將大赦天下的美名留給繼承者去做,讓繼承者去與民休息。
但是他沒想到,他的繼承者是個廢物。
“這些也是你看出來的?”
李承昭眨巴眨巴眼睛,看起來萌萌的。
“是史書告訴我的。”
“坐而論道,不可取也。”李智雲搖搖頭。
李承昭好似想明白什麼,拜道:“兒臣謹記父皇教誨。”
聞言,李智雲略帶深意的看了他一眼。
這個四子,著實很讓他驚訝。這份智慧,有些超乎預料。不過僅有智慧還不夠,坐而論道不可取。
貞觀五年是個好年,最起碼對於前幾年多災多難的大唐來說是這樣的。
時間也就這麼的,邁入貞觀六年。
隨著距離貞觀初年的自然災害越來越遠,大唐君臣們心裡都是越發的放鬆。只要無大災,大唐必能蒸蒸日上。
大唐強盛,對於周邊的番邦來說,只意味著一個觀點。
大唐的月亮,真他孃的圓啊!
貞觀六年的開朝大會,和往年大差不差,都是中樞大臣定下各州縣發展策略,由皇帝點頭答應實施。
除此之外,便是各地討巧似的獻出所謂的‘祥瑞’。對此,李智雲嚴厲申斥。
“朕要的不是什麼一棵樹結出多少果子,朕要的是大唐百姓安享太平盛世,要的是隋末人相食之慘劇不再發生,要的是你們以身作則為民考慮!”
皇帝一番申斥,底下官員們紛紛認錯,並表示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
此時,禮部尚書趙慈景出列。
“陛下,三年一次長安科舉大考,定在何時?”
上一次科舉大考在貞觀三年,當時皇帝定下科舉考試,兩百分以上前三名士子在六部觀政的規定,而陳叔達對此感到憂慮,並提出這樣會給六部帶來負擔,於是皇帝便將科舉大考時間定為三年一次。
“二月。”
“遵旨。”
大朝至午時初,群臣在太極殿外廊下用餐。食物是皇宮供給,算是小福利。
趙慈景端著飯盆,坐在小馬紮上,邊吃邊喝。但是吃著吃著他就發現情況不對勁,因為身邊莫名其妙聚集一大堆人。
“諸位這是作甚,我與諸位所食一樣啊。”趙慈景一臉懵,這工作餐不都一樣麼,有什麼好看的。
“呵呵,趙尚書這胡凳甚好啊。”一位侍郎笑臉誇讚。
胡凳,即小馬紮,此物也屬於工坊出品,用的是木頭和結實的麻繩製造出來,勝在小巧方便。
“東市巧木齋買的,你若有意,可去購買。”趙慈景老實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