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言傳身教施加影響(第2/2頁)
章節報錯
李智雲笑完後,說道:“你說的很對,英雄不問出身,草莽只待天時。這天下就是如此,從無什麼君王失德以失天下,只有失民心失天下。吾李氏,祖上究竟是個什麼樣,沒人知道。吾李氏之所以能得社稷,乃是因為得民心二字。
隋煬帝自作聰明,急功近利,為亡世家,不顧天下百姓死活,所以身死國滅。朕不是說他做錯了,而是認為他從沒將百姓兩個字放在心裡。君視百姓如狗彘,百姓視君為仇寇。
朕自登基以來,凡征戰,必算百姓生計,如若斷百姓生路,則萬萬不可為。故,每逢滅敵國,朕必取其牲畜,奴其子民,回饋我帝國之百姓。
民不亂,國不亂。
如何使民安居樂業?
在君王,在賢臣,在能臣。”
“孩兒謹記父皇教誨。”李承昭微微鬆口氣。
李智雲笑問道:“你剛剛很緊張?”
“是。”李承昭道:“孩兒真的不知道該怎麼回答父皇的問題,孩兒讀史書,發現歷來君王,少有天生貴胄,實在不知道為何有人天生為王,有人天生為民。後自醒自悟,發現所謂天命,不過是.不過是愚民而已。自秦之後,歷代王朝開創之主,出身皆不高,便是前漢太祖高皇帝也不過是小小亭長,今日得父皇開解,方才明白,所謂天命,實則是民心。”
“不錯,你說的不錯。”李智雲道:“天命,其實就是民心,誰對百姓好,百姓就對誰忠誠。誰若是不把百姓放在眼裡,百姓也不會將他放在眼裡。”
李承昭輕輕咽口水,說道:“孩兒還以為,父皇會責怪孩兒。”
“朕為什麼要責怪你?”李智雲先問他,而後笑著道:“你我父子,自是不必隱瞞。你以為那些世家公卿,不知道這個道理嗎?
不,他們一直知道。前隋失國,他們在天下四處落子,所謂的是什麼,不過是一家一姓之榮華富貴。朕作為皇帝,若是不能辨明真假道理,如何能使諾大帝國,長盛不衰。
昭兒,你要時刻牢記,不能偏聽偏信,判斷事情真偽,要自己去看,自己去聽,自己去找答案。
你現在確實懂很多道理,但是你真的瞭解百姓嗎?
你知道他們要什麼嗎?
你,能堅持本心嗎?”
一連三問,讓李承昭陷入沉默。
紙上得來終覺淺.紙上得來終覺淺.我明白了。
“父皇,孩兒明白了。”
李智雲沒有回答他,只是說道:“朕累了,你下去吧。”
“是,孩兒告退。”李承昭起身行禮,慢慢退出去。
火光在李智雲眼眸中跳動,顯得他思緒繁多。
膝下諸子,承昭是眼下最可造化的那個,不知道自己的提點,他能明白多少。
培養子嗣,要從小開始,現在高句麗已滅,大唐周圍再無強敵,他可以慢慢的引導這個孩子,讓他成長,為他保駕護航。
讓他感到高興的是,這些年,承昭一直沒有和世家過分走近,哪怕是弘農楊氏也是敬而遠之。這其中,既有那孩子的智慧,也有楊皇后的聰明。
那麼剩下的,就是自己這個父親的言傳身教,施加影響。
先讓其明白道理,正本心,曉道義,知善惡,而後方才能教導其如何治理天下,使得大唐萬世昌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