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冊封宜王慶王岐王(第1/2頁)
章節報錯
貞觀九年過去,大唐進入貞觀十年。
正月大朝會上,有臣子稱讚皇帝武功赫赫,應當於泰山封禪,皇帝拒絕不理。
“封禪之事,諸卿勿復言,勞民傷財之舉,朕不為也。”
太極殿內臣子們面面相覷,無奈放棄這個提議。以皇帝所做出的成績,封禪是完全可以的,不過既然皇帝不願意去封禪,那自然也沒必要一直勸。何況,皇帝拒絕的理由,讓他們還真不好反駁。不僅不好反駁,還心有佩服。
勸說皇帝封禪的大臣們,自然是希望能借著這樣的盛舉,加深自己的資歷,甚至於青史留名。這一點,李智雲很清楚。在他看來,封禪泰山確實是個不錯的誘惑,但也僅僅如此而已。
他所做出的成績,可不需要藉由封禪來得到認可。
除卻封禪之事,還有高句麗等地設道置州縣,派遣官吏治理的事情。這件事情,政事堂和六部早有決定,眼下只是拿出來再說一遍確認一下而已,所以很快便結束。
另外,宗正卿李孝恭奏請皇帝,冊封皇次子,皇三子,並令其出宮開府。這兩位皇子同年,已至出宮之齡。
李智雲也沒拒絕,冊封皇次子承焱為宜王,皇三子承烈為慶王。
一個宜王,一個慶王,徹底給大臣們整不會了。如果說安王殿下因為其生母出身一般,自身資質平平不受重視的緣故,只能封一個安王。那麼,皇次子和皇三子,他們的母妃身份可是十分貴重,怎麼他們也隨隨便便封了一個王。
要知道,秦晉齊楚等王號可還空著呢,皇帝陛下這到底什麼意思?
難道說,皇帝陛下決定要立皇四子為太子了?
就在大臣們胡思亂想的時候,李智雲又開口道:“武陵王也到了出宮之齡,這次順道一併冊封了吧。著,冊封皇四子昭,為岐王。”
聲音落下,大臣們懵逼了。
怎麼連皇嫡子也撈不到一個一等大國王號?
陛下,到底是怎麼想的?
這一次,不僅是少部分人困惑,連帶著薛收杜如晦等人也都十分不解。
杜如晦左想右想,只能認為,聖人可能還是沒決定好要立誰為太子,因此都是這般冊封,以作之後考察。
鴻臚寺卿楊師道原本聽見皇次子和皇三子冊封為王,心裡還一個勁兒的高興,等到李承昭被冊封岐王之後,他就高興不起來了。
聖人究竟是怎麼想的?
這一次,倒是沒人敢提冊立太子的事情,因為涉及儲君,大臣們都相當謹慎。
大朝過去,三位皇子冊封為王出宮開府的訊息傳出去,並未引起多大反響,不少人甚至暗自心想,聖人恐怕是不準備將‘秦晉齊楚’四個尊貴王號拿出來冊封了。
長樂殿。
“.皇次子冊封宜王,皇三子冊封慶王,昭兒被冊封為岐王。”楊皇后聽完訊息,默唸一句,苦笑道:“夫君吶,你到底是怎麼想的呢?”
她現在也糊塗了,原以為皇長子冊封安王,代表著夫君的某種暗示,現在卻是她想多了。不,或者說是絕大部分的大臣都想多了。
可能,她的夫君,還要繼續考察幾位皇子吧。
眼下,她也只能這麼安慰自己。
當今聖人,可非一般君王,在太子之位上,便是她也不敢隨隨便便插口,而且還要避而遠之。
“昭兒呢?”
玉兒回稟道:“聽說,岐王殿下和晉陽殿下出宮去了。”
“出宮?”楊皇后黛眉輕蹙,“這個孩子,怎如此不知輕重,這般光景,還要出宮戲耍,待他回來,本宮定要好好教訓他!”
玉兒訕訕一笑,不敢說話。
這後宮雖然看似和平,但是一旦涉及太子之位,那便是沒有硝煙的戰爭。
永寧殿。
“看來,你父皇還未決定到底要立誰為太子,你還有機會。”
李承烈聞言,點點頭,“是,兒臣知道了。”
“你知道什麼了?”韋珪問。
“兒臣還有機會。”李承烈回答。
韋珪無語,說道:“既然知道了,還坐在這裡做什麼,快去溫書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