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金錢銀錢銅錢(第1/2頁)
章節報錯
周邊打仗,貞觀皇帝就覺得舒適,順便還查查自己小金庫賺了多少錢。
前幾年自然災害比較嚴重,皇帝內帑拿的乾乾淨淨。現在自然災害消弭,道路通暢,國內安穩,商業再度復興,皇帝的小金庫又開始吸金。
沒錢不行,真不行。
有錢才能打仗,狠狠的打。
朝廷的商業稅現在是越收越多,主要就是關內交通發達,連帶著運輸業什麼的也發達起來,各種貨物都在長安交易,各個番邦的商人都來長安交稅。
想不賺錢都難。
民部尚書戴胃有時候晚上做夢,夢見皇帝疏通大運河,水泥路鋪到了嶺南,道路上的商人絡繹不絕。彷佛一個個行走的銅錢,發亮的那一種。
政事堂。
皇帝和相國們正在商議一項關於錢幣的事情。
目前大唐用的貨幣,主要是銅錢,大宗貨物交易,用的是銀餅子和金條。
至於像金元寶形狀的銀錠,對不起,沒有。
總的而言,除卻銅錢規模固定,銀子和金子隨便什麼摸樣,只要分量足就行。
不過,這很不好看,不規整。
像朝廷收到西域商人的金幣或者是金條,一般都是重新熔鑄,麻煩。
“朕的想法是,熔鑄銀幣和金幣。摸樣嘛,和銅錢一樣,外圓內方。如此,方便交易。”
眼下,鬥米二十文,銅錢購買力適中。而一兩銀子則能換取近八百文銅錢,可見銀子的貴重。至於金子,這玩意可不是平民百姓用得起的,一般都是朝廷在用。達官顯貴也只是儲存銀子,少有儲存大量黃金的。
當下的大唐,其實是‘銅本位’。換而言之,不論大宗小宗貨物交易,大多用銅錢來買賣。是故,在東西市,正常看見的交易畫面就是豪商帶著幾口大箱子,裡面碼放著一吊又一吊的銅錢。
官方說法是一貫,民間說法是一吊。因為一千枚銅錢串在一起就像吊起來一樣,所以叫一吊。
對此,已成慣例,故行使之。
杜如晦問道:“陛下,兌換成價也要改?”
“當然不能改。”李智雲直接否決。
一兩銀子,能換取一貫錢。一貫錢,就是一千文銅錢。一千文銅錢,就是一千個銅板。
這只是普世標準,若是亂世,一兩銀子能換的銅錢更多!
相對而言,金子和銀子兌換比較平穩,都是在‘十和二十’之間波動,不會太大。
如果改鑄錢幣,還改兌換率,那麼李智雲就是自己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直接玩崩。
“朕的想法是,銀幣和金幣,皆重一兩,如此,方便換算。”
一兩金子,約莫一顆雞蛋重。一兩銀子,比一兩金子稍微輕那麼一點點。
至於銅錢,不用改,沿用就行。
楊恭仁忍不住說道:“陛下,臣以為現在的金銀摸樣,並不需要如何改變。我朝士民,多用銅錢,少用銀兩,更何況是貴重黃金。”
李智雲翻翻白眼,他能把自己心裡的銀行計劃、紙幣計劃、全部說出來嗎?
他現在改幣制,就是在試水。改幣制無傷大雅,因為李智雲只是規定以後金銀銅三幣要用什麼形狀,其他的什麼也沒動,而且也沒強制不準熔鑄銀錠和金錠。
是故,不會有什麼惡劣影響。
這麼做,一為試水。
二嘛,則是為了吸納黃金。
番邦來走商,自然不可能帶著幾車的銅幣,他們的本錢,少說也得是銀子或者金子。
到時候你想花錢買東西,是不是得換取金幣和銀幣呢?
嘿嘿,如此一來,西域的銀子黃金,還不是滾滾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