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金錢銀錢銅錢(第2/2頁)
章節報錯
其實李智雲更清楚,在大唐周圍,有一個國家,盛產銀礦,而且相當的豐厚。
沒錯,是倭國。
它後來,甚至被稱為‘銀島’!
沒錯,這個名號很符合那群倭人,‘銀’島嘛。
更關鍵的是,倭國金銀礦比較淺,便於開採。
那邊小日子過得不錯的倭國,也是他將來要乾死的敵人之一。
多少帶著點深仇大恨的那種幹。
將來攻打倭國,李智雲會放出訊息,倭國有銀礦!
然後嘛,打下來,到時候找到銀礦開採,還怕想吃肉的世家們不出力?
“非也,朕此制,乃為貨幣統一也。”李智雲澹澹的說。
金幣、銀幣、銅幣,以後成制,自然也可以叫做金錢,銀錢,銅錢嘍。
瞧瞧,多方便。
它們的外形和銅錢一樣,外圓內方,方便攜帶,方便換算,多多少少能夠刺激商業發展。
雖說士農工商,無商不奸,商人無信無義乃是大蛀蟲。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對外擴張,刺激經濟,沒有商人還真就不行。
不過,李智雲可從沒打算提高商人的社會地位。
老祖宗的話,相當有道理,將商人放在最末流的賤籍,實在是真知灼見,一眼看穿商人都是背信棄義的王八蛋。
世家有時候雖然沒節操,但是好歹知廉恥。
至於商人,他們知道什麼廉恥?
在商人眼中,有奶便是娘,有錢就是爹。誰能給他們利益,他們就可以給誰賣命。
反之,誰要奪走他們的利益,他們也能群起反抗。歷史上的教訓實在太多,李智雲都懶得回想。
溫彥博道:“陛下如欲改革幣制,還需做好防偽,以免偽錢擾亂市場,壞了陛下大計。”
楊恭仁瞪著眼睛,好你個溫彥博,你現在變成皇帝走狗了是吧,皇帝說什麼就是什麼,不動腦子的?
他覺得皇帝的想法沒問題,但是在他看來根本就沒必要。銀子和黃金向來無規制,只要分量足便行,何談定製重鑄,這不是浪費時間麼。
而且,鑄成銅錢樣式又能如何,最後還不是要稱量計算,繞了一個大圈,最後還不是繞回來了。
沒意思啊!
可惜,政事堂沒人附和自己。
而皇帝呢,貌似決心已定。縱觀皇帝登基以來,決定要做的事情,貌似還沒有做不成的。
李智雲道:“溫相說的極是,防偽事關根本,不容忽視,諸位可暢所欲言。”
見皇帝無視自己,楊恭仁心裡別提多難受,可他還不敢發牢騷,因為皇帝可不是靠著他的。相反的,沒有皇帝,他才什麼都不是。
眾人見皇帝心意已定,連忙開始出謀劃策。在他們看來,皇帝心血來潮要改革幣制其實無傷大雅,因為皇帝只是改變了錢幣的外形,並沒有發行什麼新幣,這就無所謂了。
眾人還想到了另一層,那就是以後銀錢問世,將來出去喝茶逛平康坊,倒是方便攜帶了。
畢竟,誰出門會帶著銀錠啊,大多數人出門都是碎銀子。
而碎銀子這玩意兒,膈應啊!
心靈和身體的雙重膈應,因為不講衛生的人,天天咬碎銀子,不知道轉了幾手的碎銀子落在手上,上面一排醜陋的牙印,醜的要死。如果銀錢問世,想必賣相定然不差。
文學網